扭住改革“牛鼻子” 跑出创新“加速度”——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助推玉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2024-04-19 18:35

近年来,玉门市立足转型发展区位优势,主动对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视角,着力打造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创业顺心的亲清营商环境 “新高地”,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壮大,跑出了玉门“加速度”,助推县域经济长期位居甘肃全省前列。

先后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2020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市”;2022年,获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2023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连续三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造改革“玉门样版”

2017年5月,玉门市委研究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一处跑、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和“三集中、三到位”的改革举措。改革历时5个月,历经谋划、试点(6个部门开展试点)、实施(三集中三到位)、优化(长期优化事项、流程)四个阶段,有效破解了改革难、放权难、管理难和工程量大等四大难题。2022年以来,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创新举措“一处跑”。

一是集中“窗口”办。将原有的10个政务服务分中心撤销,全部集中至市民中心服务大厅办公,科学划定项目联合审批、公共及资源交易等9个服务区、114个服务窗口,分设税务、公安、商事登记、亲清营商环境等4个自助服务区和1个VIP项目帮办代办室,建成1个省级标准化母婴室和2个图书阅览室,引入多元化政务配套设施设备(综合查询机、不动产查询机、医保自助查询机、自助拍照机等),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税票自助申领和打字、复印、照相等“一揽子”免费服务,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低成本、高效率,“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是创新授权模式。通过部门充分授权,由“首席代表”行使部门审批最终决定权和审批专用印章使用权,实现了“一个人完成审批”“一枚章终结审批”和市民中心以外“无审批”,彻底终结了以往办事窗口“收发室”“传达室”的角色。同时,探索建立了部门交叉授权机制,将审批事项相对较少的5个部门21个事项交叉授权给职能相近的“窗口”办理,彻底解决审批签字“满城转、多头跑”的问题。

三是延伸服务触角。印发《玉门市基层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标准,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协同服务,先后三批次下放乡镇(街道)审批服务事项63项、村(社区)38项,16家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全部配备自助终端设备,同步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即办件当日办结率达到100%,改革活力充分释放,打造了“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再造流程“跑一次”。

一是深化“五减一容缺”改革。创新推行了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和“容缺审批”为主要内容的“五减一容缺”改革,累计五批次取消各类证明事项209项,减少办事材料891项,减少办事环节1390个,容缺审批580项,各类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普遍压减了93.84%,市场主体登记时间由原来的5个环节3个工作日压缩为4小时内办结。

二是推进“一窗受理”集成办。将涉及多个部门的环节事项整合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件事一次办”,通过事项整合优化、流程再造,申请人只需一个综合窗口、一套资料100%复用共享,关联窗口内部联动、并联审批、一窗出件,实现流程最简、环节最少、效率更优的“一窗通办”。先后四批次推演再造“一件事一次办”流程,10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办理时限压减45.6%,办事材料压减14.2%。

三是推动便民事项“跨域通办”。按照“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多地联办、无差别受理”要求,依托玉门政务服务网,开设“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服务专栏,列明办理流程、申报要件、办理时限及咨询电话,最小颗粒化分解办事指南信息,让群众看得懂,会办事。线下,开设“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综合服务窗口2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两名,全流程提供“跨域通办”导办服务,通过事项内部流转、线上线下互补、EMS免费邮政快递等方式,确保了“跨域”事项 “就近办”,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全市12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2项,省内通办106项)已实现改革目标,办结率达100%。

——制度保障“马上办”。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将原有的21项制度分类整合,研究制定了窗口人员操作规范、考核办法和现场管理标准,取消大厅值班主任设置,优化建立了大厅值班制度和“找茬办”值班制度,创新“五心”工作法,打造“六零”服务标准,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和首问告知,强化“四制”考核(月度排名、问题通报、责任约谈、典型曝光),全方位加强窗口服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让办事群众倍感温馨,心情舒畅。

二是畅通监督渠道。依托“3212345”市长助跑热线、市长信箱、“玉门市民中心”微信公众号、“找茬办”、玉门市优化营商环境“亲清监督”平台、“陇商通”等渠道,全方位受理群众咨询,现场答疑解惑,针对投诉举报OA系统转办、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同时,综合运用平台电子监察、市长助跑热线随机满意度回访,加大对服务态度差、随意增加审批环节、变更审批流程、超时办件等情况的监管,倒逼窗口效能不断提升。

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将统一审批事项全部接入省级“好差评”系统,对照“一事三评”(申请、受理、办结)目标要求,完成5种评价途径对接应用,全方位、全流程接受社会满意度评价。建立政务服务跟踪落实机制,强化差评结果运用,加大对服务差评的督查整改力度,切实做到全程跟踪、督到实处、查到关键,努力营造作风优良、服务高效、态度热情的政务服务环境。目前,全市评价总量达140.89万条,主动评价率达到97.95%。

——数字赋能“一网办”。

一是提升网上办事能力。对照全省“4级46同”统一事项标准,集中对1450项认领事项进行了编制审核及线上办事路径、办理流程的优化再造,形成了贯通省、市、县、乡四级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线上审批服务“最快路径”,网上可办率达到了100%,全市累计线上办件25.66万件,占比94.80%。

二是深化“甘快办”推广应用。立足群众企业办事需求,加快部门办理事项优化和流程配置,全面推广“甘快办”移动端安装和应用,完成“甘快办”1116项审批服务事项及水、暖、气等公共服务事项对接运行,全力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截至目前,“甘快办”可办事项占比达到89.06%,个人用户注册率达到106. 66%。

三是加快数据共享。加快电子证照入库归集,推进实体证照和电子证照同步制发、证照数据同步“落库”,做到凡是通过电子证照实现信息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企业群众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复印件,稳步推进电子证照从“能用”向“快用”“好用”转变。截至目前,已督促指导各部门录入证照142类86.52万条,证照印章加盖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人均电子证照调用率达到79.07%。

——优化服务“贴心办”。

一是推行“上门办、就近办”。建立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建立“委托授权+帮办代办”的方式,在落实社保、医保、就业等高频涉企服务事项下沉园区办理的基础上,将项目备案、土地出让等常规工作纳入园区受理,在线审批,帮办代办,切实在“家门口”为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自2021年11月启动实施以来,累计下沉服务23次,最大限度减少跑路次数,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二是创优服务降费提效。开通邮政EMS免费快递服务,将打字、复印、照相、扫描等配套服务全部实行免费服务,达到全国最优,年均为群众企业减免费用近300万元。真正以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为导向,把创新服务做“精”,把延伸服务做“细”,实现了从办事角度出发提效率、降成本、增活力的目的,群众、企业满意率达到99.7%。2022年,市民中心被授予“全国最具创新力政务服务大厅”。

三是科学谋划窗口设置。将驾驶员体检业务进驻大厅,与换领、补领机动车驾驶证事项整合,窗口邻近设置,并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流程推送信息,数据共享,并同步免费提供照相、证照复印,群众办事只需“一处跑、跑一次”“一窗受理”、即来即办。日均受理办件60余件,较既往增长近50%。

四是全面落实帮办代办。依托已建立的“青春助跑团”,分设项目审批、商事登记、民生实事、综合服务4支帮办代办队伍,通过提前预约、现场咨询帮办、延时服务,多样化主动宣传便民政策,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让群众企业办事找得见门、找得对人,好办事、办成事。

——深化改革“简化办”。

一是提升登记财产便利度。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打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与电子证照管理系统数据渠道,企业和群众在政府、法院、金融机构、公用设施等服务机构办事可亮证办理。实行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线上线下“一窗受理”,房产交易税款异地缴纳;落实“一码关联”机制,扫码即可获取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证明等信息,将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带押过户)合并办理,企业不动产转移登记压减至1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

二是建立企业开办“一窗通”推送机制。将企业登记、申领发票、参保登记、银行开户、公章刻制5个环节并行办理,服务团队全程帮助指导市场主体在线申报,确保企业开办4小时办结。创新推出“政银便民通、印章免费送”活动,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和“零成本”。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54户,免费刻制印章74枚,减免企业费用1.5万元。

三是开发“一业一证”系统。将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药品零售(含连锁门店)等许可证信息以二维码形式加载至营业执照,扫码即可获取许可信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证照集成、一照通行”。截至目前,共核发“一照通”营业执照118余份。

助力创优发展环境,绘就改革“靓丽名片”

实践证明,“刀刃向内”的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的推动力,也是激发地方发展巨大潜能的利器。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视角,打造更加精准的涉企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做实招商引资“硬举措”,打造高效便捷的投资创业环境。

一是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市民中心建成集企业自助办公、商务洽谈、项目交底、图文展播、帮办代办、企业文化展示、打字复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亲清营商环境服务站”,聚焦企业开办、项目建设、企业运营、企业变更、企业退出5个阶段,形成服务企业“一本书、一张图、一品牌”。编制《玉门市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145项,分别明确了5名“阶段管家”和145名“事项管家”,由“项目管家”全权负责,“事项管家”全程跟进。同时,建成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要任务的自助服务区2个,配备专职导服人员4名,通过做实“线上申报导服+线下并行审批帮办”,全面兑现“金牌店小二”服务承诺,实现了政府公开践诺,企业对标监督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是建成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集项目策划生成、报批报建、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为一体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玉门市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业务协同、全程覆盖、全程监管、实时更新、实时查看、实时调试、全程留痕等特点。同步开发手机APP,项目包挂责任单位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实时更新,综合调度部门通过平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调度管理。

三是实行项目手续“一表告知”。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一表告知清单”模块,公布《玉门市招商引资类项目高效审批“一表告知清单”》,招商引资项目手续由43项减为36项,材料由256项减为162项,压减率达到37%,明确可容缺材料53项、材料复用31项、中介事项23项、收费事项3项,项目业主只需按照清单提示的时序进度准备审批材料。

四是推进“四制两单”帮办代办。针对工业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实行“攻坚责任制、工作交办制、挂牌公示制、定期汇报制”。建成投资项目一站式VIP专区,组建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形成了“投资专区交办、引资单位牵头、审批部门主办、工作专班帮办”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责任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全面落实靠前服务、模拟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等系列改革举措,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2024年全市确定的123个重点项目中,56个企业投资项目需要限期办理的事项813项,办结率93.1%。

五是实施“标准地”改革。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实施“标准地”改革,制定《玉门市“标准地”实施细则》,持续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建立“让前准备、按标出让、审批服务、按标施建、对标验收”5个流程管理和运作程序,实行“一个准入、一块地、一张图、一支队伍”要求,聚焦土地出让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排放等指标控制,推进土地资源和项目信息精准对接、高效配置,累计签订“标准地”协议35宗6798.68亩,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

六是提升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制定《玉门市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模拟审批、容缺审批、中介评价、用能联合报装等10项配套措施和区域评估、施工图审查及消防设计审查等12项政府买单举措,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0至5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3至30个工作日。

七是规范中介超市服务监管。开发玉门市中介超市,制定《玉门市中介超市绩效评价评分细则(试行)》《玉门市中介超市星级评价办法(试行)》,从服务质量、时效、态度、收费、规范5个维度,采取季度评价和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管控,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实现中介服务网上展示、服务委托、成果提交、监督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玉门市“一处跑、跑一次”改革应群众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变,打破了行政服务壁垒,构建了信息共享体系,是“真想办、动真格”,在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率先破题,提供了有益经验。改革的成功推行,全面激发了玉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撬动了玉门市“四大平台”(玉门市“一处跑、跑一次” 改革、玉门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玉门市融媒体中心、铁人干部学院)的诞生,以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打造了全省的改革样本,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已跨入全国第一梯队中等水平。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