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膏药反复刺激,湖南70岁奶奶手上的小肿物竟恶化成癌

潇湘晨报2021-08-27 09:27

70 岁的李娭毑三个月前左手背上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肿物,不痛也不痒。老人以为长了个鸡眼,于是买来鸡眼膏贴在肿物上。

可没想到,贴了几回鸡眼膏后,肿物越长越大,顶端出现破溃。李娭毑的女儿对照着母亲手背的肿物到网上一查,说这不是鸡眼,而是疣,于是赶紧带着她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

接诊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碧红仔细查看李娭毑的患处,只见左手背上的肿物呈环形,约硬币大小,周边发红,中央有破溃及结痂。结合病史情况,张碧红判断李娭毑手背上的肿物既不是鸡眼,也不是疣,建议她取一部分皮损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上面赫然写着“高分化鳞癌”!这可让李娭毑傻了眼:手上长的一个小肿物,怎么就成了癌呢?

张碧红介绍,病理报告上提示的鳞癌即皮肤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率在皮肤肿瘤中居第二位。长期紫外线照射、慢性创伤或损伤、免疫抑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化学致癌物都是其致病因素。

皮肤鳞状细胞癌早期常表现为硬结,呈无疼痛的红色或皮肤色丘疹、斑片,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病情的进展,皮损可逐渐变成大而深的溃疡,有些皮损呈菜花样。

李娭毑在三个月前发现手背长有肿物时没有及时就医,而是反复贴鸡眼膏,不仅延误了诊疗时间,还因为药物的持续刺激导致肿物快速增长和癌变。

张碧红建议李娭毑尽快进行手术切除肿物。李娭毑却有些犹豫:“是不是我不再贴鸡眼膏,不刺激它,就会自然消退呢?”

张碧红告诉她,肿物已经癌变,就算不再用鸡眼膏刺激,也无法自行消退;而若不积极治疗,听之任之,肿物可能出现溃疡、坏死,癌细胞甚至有可能侵犯更深层次的肌肉、骨骼,并向附近淋巴结转移,进而转移到较远的淋巴结,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李娭毑听了后不再犹豫,立刻同意行手术治疗。

张碧红表示,皮肤肿物常见,但恶性肿瘤仍属少见病,大家不必过于恐慌。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防晒工作,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可以减少皮肤癌的发病率。如果发现皮肤出现不明的结节、包块,不要反复搔抓、刺激或者自行外用药膏,因为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适得其反。此时建议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