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和(血氧饱和度)只有45 ,心率160了,赶紧插管!”12月27日上午10点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1科病房里,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正在进行。
患者是一位65岁的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入院治疗,被收入经过重症改造的神经内科病房里。当天经过“气管插管小分队”和重症医学科支援专家近半小时的抢救,老人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创新打造“超级医院”救治模式,全力保证新冠和普通患者医疗救治:两大院区开放5198张床位,127个临床科室均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开放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床位466张,重症床位占比超过全院床位的9%:创新实行“一拖N”分片负责制,两大院区36位呼吸、重症、感染等专家组成员分别下沉到所联系的83个科室,全面进行救治指导,确保救治同质化。
疫情高峰时期,畅通就医渠道实现“应收尽收”;快速扩容重症救治能力,实现“应治尽治”;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快速康复返岗,全力做到“保健康、保重症、防死亡、防恐慌”。面对新阶段战疫大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谋划、攻坚克难、协调配合,全力保证患者医疗救治,彰显“红色医院”的使命与担当。
整合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应收尽收”
12月上旬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两大院区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接诊量激增,一度为日常的10倍之多。就诊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常伴随低氧血症,病情严重。
“不得拒诊任何一个患者!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面对潮水般一波波涌来的病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果断决策进入“战时状态”,迅速整合全院医疗资源向一线救治倾斜,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新冠患者应收尽收、急诊患者应接尽接、重症患者应治尽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在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激增,特别是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患者增多的形势下,医院迅速调整全盘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大大提升应急救治能力。
门急诊、发热门诊患者不以发热进行预检分诊,不查核酸抗原“应接尽接”;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直接收治到相应专科“应治尽治”;全院一盘棋各个科室全面放开,所有病房调整为“综合内科病房”,按照先内科系统再外科系统的收治顺序,落实“应收尽收”……
保发热、保急诊、保重症、保必须!多措并举下,全院内科外科打通,全院病房打通,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打通,中医西医打通,人员物资打通,务必确保发热门诊、急诊、呼吸、感染、重症病房的正常运转,全力做到“保健康、保重症”。
“没有内科外科,我们都是医生!”
12月2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病房里,伴随患者治疗过程的,还有医护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前段时间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尚未完全康复,就回到了重症救治一线。
重症医学科1科主任詹丽英教授介绍,12月初以来,全科医护人员全部感染新冠病毒,轮番发热。但重症医学科是抢救生命最激烈的阵地,大家轻伤不下火线,体温不到39度不轻易请假。即使发烧咳嗽的医护,也是最多休息三天就来上岗了,都处在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状态。
面对疫情的又一次“大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持续涌现出一大批轻伤不下火线、感染康复后随即返岗,甚至是没有完全康复就第一时间返岗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他们以风雨同舟的坚定意志,进一步彰显红色基因,坚守在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手术台,奠定了“保医院运转、保人民健康”的牢固基石。
急诊医护是为生命接力而冲锋陷阵的勇士。20多天来,两大院区百余名急诊科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在和时间赛跑,对任何一名患者都不轻言放弃,全力守护着生命“绿色通道”的畅通。在急诊科全体医护陆续全部感染的情况下,医院持续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员补充到一线,急诊科人员几乎轮替了三遍。
“没有内科外科,我们都是医生!”所有奔赴急诊一线的医护人员,都全力以赴,争分夺秒跑出生命“加速度”。
“当前,我们的医生已无专科之别,都是全力救治生命的勇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医院创造性提出“打通”所有专业、“打破”所有专业,最大限度地释放医院救治潜能,人财物全部扑上去,全力确保在院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近期随着感染后康复的医护人员迅速返岗,全院返岗率已近9成,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已大大缓解。
“一拖N”极速扩容重症救治能力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减少重症率、降低病死率,是党和政府交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重要任务。
医院迅速成立患者救治保障工作专班,确保医疗救治、人力调配、后勤保障和信息互通等应急机制有效运转。在保证基本救治的基础上,医院精准统筹所有中心和专科ICU床位,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迅速腾挪病区,紧急进行转化ICU病房改造,重点加大对急危重症,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低龄儿童、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人群的医疗救治问题,切实发挥好兜底作用。目前,医院总体开放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床位已达466张,占总床位数的9%。
全院敞开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后,针对部分科室对于呼吸危重症救治经验不足的难题,两大院区快速成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专家团队,36位呼吸、重症、感染等专家组成员实行“一拖N”分片负责制,确保诊疗同质化。两大院区麻醉科分别成立“气管插管小分队”,随时支持非重症学科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
负责医疗救治的程帆副院长介绍,“一拖N”分片负责制中,由两大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科主任及医疗组组长,组成医院新冠重症感染专家团队,对所划分科室内的新冠病毒患者的诊疗进行全面指导。特别是安排了综合ICU专家分片负责专科ICU,在保障新冠患者诊疗同质化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全院学科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能力。
重症患者救治所消耗的资源,通常是普通病人3-5倍。在现有疫情压力下,全院一盘棋闻令而动,充分调配医疗资源,保健康、保重症、防死亡、防恐慌。高流量、呼吸机、急救、插管……这是急危重症患者增多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全院之力救治每一个生命的缩影。实践证明,实行“一拖N”模式是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需求和医疗资源配置矛盾,极速扩容重症救治能力的高效举措。
构筑救治屏障持续守护生命
在全力以赴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措并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诊疗需求。
12月20日,光谷一名中年患者突发心梗,如不及时手术,随时危及生命。紧急入院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江洪教授带领东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及时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消毒、穿刺、造影,开通血管一气呵成,为患者成功实施急诊PCI手术。
当被堵闭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后,患者的胸痛也缓解了许多,他在手术台上感激地连声说,“辛苦医生护士了!”主院区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确保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不中断,每天都保证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挽救了大批患者特别是高龄急性心梗患者生命。
产科是新生命的摇篮和希望。作为省内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中心,科主任范翠芳带领主院区产科同仁鏖战一线,仅在12月15日就完成了10台剖宫产手术,迎接了10个新生命的到来。近20天来,100多名孕产妇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安全诞下100多个新生命。
肾内科血透中心紧急启动错峰透析方案,在阳性病人爆发式增加的情况下,积极筹备阳性透析病房抢救患者生命,保障了230名门诊长期血透病人的治疗不中断。
疫情压力下,“武大云医”积极开展线上诊疗活动,具备云诊间音视频接诊、线上检验检查、处方等各项功能,确保医生24小时接诊和线上处方流转、慢病续方等工作。12月10日起至今已累计接诊4.3万人次,为2.4万患者提供复诊开药、检验检查等服务,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居家健康管理、科普宣教等服务累计167万人次,极大缓解线下压力,让很多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病、取药。
医院进一步细化落实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透析患者的收治举措,构建特殊人群保护屏障。不断调配救治力量优化诊治方案,保证药品供应,做到严密组织、科学部署、精准决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尽最大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在“保健康、保重症、防死亡、防恐慌”的关键时刻,医院上下团结一心,勇担社会责任,彰显“红色医院”基因,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信念行动保质保量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同时医院党委也将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关爱,竭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坚定不移做好职工的坚强后盾。(通讯员杨岑 杜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