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梁笃前行,敢为善为拼作为!南京江宁锚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紫金山新闻2023-01-07 11:44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1月5日起,江宁区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回望过去一年,江宁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以奋斗书写华章,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迎难而上、负重拼搏,书写了担当实干的精彩答卷。

站在新起点,江宁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热潮涌动。190多万江宁人拧成一股绳,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斗志和干劲,大抓经济、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篇章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一幅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首2022年

勇挑大梁稳大盘,高质量发展交出“江宁答卷”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江宁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拼出了战疫情、稳增长、保安全的“江宁答卷”。

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3.3%,实际使用外资9.3亿美元,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新城区第三位……

这一“答卷”来之不易,它的背后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值此“两会”召开之际,我们提取了产业、创新、生态、民生4个关键词,用来解码“江宁答卷”。

关键词一:抓产业,强基固本增添动力

1月3日上午,新年首个工作日,江宁区4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80亿元,预计全部竣工投产后,将实现产出约800亿元,新增税收贡献超60亿元,新增就业近2万人,为江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现场同步发布《江宁区拼经济促发展若干措施》,释放出江宁“拼经济、促发展”的强烈信号。

作为全市经济体量最大的行政区,江宁一以贯之抓实体经济、促产业转型。2022年,汇川高端装备、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等42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江宁,粤浦、中材锂膜等一批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LG 锂电池、中兴服务器等70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支撑工业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前瞻布局“十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区,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能谷项目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全区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跃升至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七位。

关键词二:抓创新,活力动能竞相迸发

去年11月28日,在科技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中,由东南大学、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的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入选,是江苏省唯一一家。

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入选首批全国试点,靠的是江宁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创新。2022年,江宁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等4项重大创新成果,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实体化运营,完成东大毫米波等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申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江宁积极“厚植”发展沃土,“育强”科创森林,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突破2000家,9家企业成功上市、增量全省区县第一;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总量居全省区县首位;集聚省市独角兽、瞪羚企业194家,居全市前列。入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获评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全省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江宁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第六位。

关键词三:抓生态,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1月3日是新年首个工作日,上午江宁41个项目开工,下午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年“第一场活动”和“第一场会议”传递出强烈信号——江宁既要力拼经济,也要守好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如何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好生态”变成“好经济”,江宁一直在努力探索。2022年,江宁完成年度治气项目464个,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河湖长、断面长制有效落实,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市考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获评市级示范幸福河湖16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此外,江宁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全面绿色转型,壮大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快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同时,为了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该区还实体化运作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从工作职责、组织架构等方面予以明确,推动生态环境工作协调联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属地责任。

关键词四:抓民生,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自去年12月19日起,江宁16辆发热流动诊疗车直接开进小区和企业,全区15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步开设发热哨点诊室接诊发热患者,切实解决居民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直以来,江宁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全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3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超7500人,全省首家省市区共建零工市场落户江宁。新增市3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小江家护”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新档案馆正式开馆,区职工文化中心即将投用,百家湖文化中心(江宁美术馆)试运营,金陵水乡·钱家渡创成省级非遗项目示范点。

民生福祉有保障,社会治理见成效。建立完善“园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稳妥有序推进科苑等6个大型社区优化调整。“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推进,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挂牌运行。全市首家接听办理全闭环“12345”热线分中心建成运行,群众诉求解决进入“快车道”。

展望2023年

锚定“十个高质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风劲潮起,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江宁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激发“争第一、创唯一”的豪情壮志,以“十个高质量”为主抓手,勇挑大梁、敢为善为,以更加过硬的“强富美高”实践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0个,加快推进恒立智能电控生产基地、华创瑞风总部基地等169个区级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400亿元,全力完成450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示范车间5个,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00亩。实施百家湖商圈消费能级提升计划,加快开市客等11个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加快培育一批新型消费场景。做大做强开发园区主引擎,加快建设“十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6G研发、“东数西算”等领域聚力突破,加快完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40个城市骨干节点建设,完成成果转化落地项目40个以上。推动麒麟科技城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启动国科大南京学院二期、中科院软件所南京研究院建设,建好信息高铁科技创新综合实验平台一期、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等创新引擎。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4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70家、上市企业4家以上。

全面提升现代城乡宜居度。全力推进机场高速秣陵互通、绕越高速窦村互通建设,南沿江铁路、地铁5号线江宁段具备通车条件,加快诚信大道、宏运大道快速化改造,完成10处“小微堵点”改造工程,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改造出新老旧小区30万平方米,加强智慧停车建设,全年新增各类泊位8000个。加快汤山北等4个特色聚落落地实施,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

打赢打好生态改善持久战。完成320个VOCs治理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强化板桥河等入江支流治理工程及排口整治,打造46条幸福河湖,市考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省考以上断面Ⅲ类水体比例达100%。蹄疾步稳推动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推动光伏、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示范运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营收增长超过10%。严格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森林抚育2万亩、绿化造林400亩,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构建8个“零工市场(驿站)”服务站点,培育自主创业4300人。加快江宁妇幼保健院、老年医院建设,推动江宁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持续打造“小江家护”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第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新建三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完善 “四标四实”数据系统,加快建设运行感知、分析研判等“四个中心”。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推动区级执法事权、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放下沉,不断提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深入推动精网微格工程,全面推进“园街吹哨、部门报到”,实行区委常委挂包街道片区大党委制度,助推城乡基层治理。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征程已然起航,江宁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江宁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江宁新的更大贡献!

数读江宁2022

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左右。

签约落地420个亿元以上项目,LG 锂电池、中兴服务器等70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跃升至全国工业百强区第7位。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集聚省市独角兽、瞪羚企业194家。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获评市级示范幸福河湖16条。

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超7500人,新增市3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8万个,打造首批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哨点样板,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1.6万套、总量居全省区县首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江宣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