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断金》迎来了它的第一百场演出。
历经七年时间,走遍海内外20多座城市,《断金》的旅程终于抵达一个里程碑。这部戏就和戏中主角富小莲一样,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但每个脚印都踏得实实在在。
金牌编剧邹静之十余次易稿,洋洋洒洒万字的剧本;“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炉火纯青的演绎,150分钟的戏,让观众看尽人生的起起伏伏。
作为龙马社原创剧目,《断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圆满,也走出了一条属于本土化戏剧的希望之路。
【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断金》是一个非常“中国风”的故事。它发生在北京王府井,剧中人物不论高低贵贱,举手投足都是地道京味儿,而背景设定贯穿了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予那一代中国人独一无二的人生际遇。不管是台词,还是舞台设计,都着力还原皇城根下平民百姓的生活,光是大街上小贩的叫卖“货声”就有十种之多,尽显风土人情。
《断金》的内核,同样取自中国传统价值观。拿主角富小莲来说,他身上有对朋友的“仁义”,对女性的“礼”,对生意的“信”,同时他也有看透世事无常之后对人的悲悯。那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充满了传统中国哲学意蕴,也是对中国人质朴、坚韧的民族性的延续。
有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挖掘,戏剧才有了灵魂,有了根。《断金》也因其对中国人生存方式的讲述,彰显出独特的魅力。2019年5月,《断金》剧组走出国门,开启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海外巡演第一步,于悉尼、墨尔本、温哥华、多伦多四地共演出8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获得海外观众的热烈好评。这也充分证明,以戏剧为载体,我们可以让本土文化获得更广阔的传播。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对无数次变革,我们的文明仍能够如流水一般滔滔不绝,《断金》骨子里的那种踏实韧劲儿,正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时至今日,我们需要更多像《断金》这样的本土戏剧佳作来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民营戏剧团体的蓬勃生命力】
《断金》是龙马社的原创戏剧,原创二字,说来容易,想做成功却不易。相较于名著改编和引进剧,中国戏剧需要更多的原创文本才能铺垫中国的戏剧之路。
龙马社是编剧立社,其创始人是邹静之、刘恒和万方三位著名作家,从2008年创立至今,龙马社推出的戏剧大多是几位编剧亲力亲为进行创作,从剧本开始下苦功夫,精雕细刻,贡献了多部经典文本,为中国戏剧行稳致远、熠熠生辉贡献了力量。
邹静之为了打磨《断金》,前后雕琢差不多十年之久,期间有杂志出版社想为其发表,都被他拒绝,只因为想找到合适的、有阅历的演员。而话剧《断金》的诞生,也得益于他和“铁三角”20多年的合作默契。《断金》可以说是好剧本与好演员之间的“磁性”相吸。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三位主演,都已步入花甲乃至古稀之年,早就成就傍身,对他们来说,做戏剧相比于影视的收益是很微薄的。但几位老艺术家“不冤不乐”,心甘情愿一演就是7年,不为功利,只为在舞台上演好一出戏的快乐。
一群热爱戏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怀着志同道合的艺术理想走到一起,惟其如此,方得纯粹。龙马社的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追求——截至目前,《断金》7年间陆续吸引15万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从登台到“破百”,戏里主创们的努力未断,戏外观众们的期盼未断。
戏剧扎根于民间,最终又回馈于民间。眼下,民营戏剧团体在演艺市场上蓬勃发展,像龙马社这样以创作为本,以人才为纽带,人才的聚集又不断带动好作品产生,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文化南飞 走出话剧未来之路】
《断金》演出百场之时,旅程也抵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龙马社与深圳坪山的落户签约仪式同日在北京举办。双方将分别发挥古村落古建筑等空间优势、人文资源优势、机制创新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以及戏剧原创优势、名家资源优势、专业团队优势和市场运营优势,携手合作,努力将坪山打造成为戏剧品牌输出地、戏剧创作策源地、优秀剧目首发地、戏剧人才聚集地、戏剧交流制高地。
深圳和北京地域分属南北,但两地的文化交流互鉴从未间断,其中,戏剧的交流交融无疑起到很大程度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去年以来,《断金》《椅子》等多场京味儿剧目及演出在坪山大剧院上演,正是这座创新城区文化生长、互动的一种畅快表达。
“我第一次来坪山,坪山给了我非常美好的印象。”著名演员张国立去年在深圳坪山大剧院表演话剧《断金》谢幕时说道。如他所见,坪山文化“近者悦,远者来”“不在坪山就在去坪山的路上”,文化场馆遍地开花,文化服务细致入微,多彩活动百花齐放,作为深圳东部文化高地魅力尽显,并生动诠释着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的城区形象。
与龙马社的合作将汇聚澎湃的文化力量,推动创排并巡演优秀剧目,展示坪山独具魅力的城区形象;盘活客家建筑、古村落群,注入优质的文化IP资源,助力坪山文旅实现突破发展;也对整合提升现有文化产业园区业态资源,完善戏剧影视文化产业生态链条产生积极影响。
下一步,双方将携手打造坪山国际戏剧节,形成国内顶尖、魅力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剧节品牌;打造戏剧创作孵化地、策源地,形成行业领先、原创引领、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坪山戏剧制造”IP;打造戏剧人才聚集地,形成名师荟萃、交流研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戏剧生态;打造戏剧产业新标杆,形成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示范性的戏剧产业基地。
借用《断金》中魏青山的一句话:别看它今天是白地,来年花开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