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环球网2023-11-30 16:21

打造营商环境建设“青岛模式”

从“多头跑”到“只跑一次”再到“一次不用跑”,从按月计到按天计再到“秒批秒办”,从“满墙证”到“一张证”再到“承诺+备案”即准入准营……在青岛,透过一张“证照”,可以窥见企业办事之“便”,也折射出营商环境之变。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阳光雨露,是市场主体的活力之源,下好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就下活了经济发展“全盘棋”。今年以来,青岛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

优化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青岛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局。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对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作风能力为抓手,以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深入开展优化政策环境、优化服务环境、优化要素环境、优化市场环境、优化法治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努力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大提升”。

构建“1+4+10+N”整体推进体系,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推进专班和巡回督导组,明确职责任务,抓实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专项行动从今年3月开始持续到年底结束,分为学习动员、查摆问题、整治整改、擂台比武、督导考核、建章立制6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框架搭起来,步子迈起来”

聚焦优化政策环境,抓好全方位政策供给,今年以来出台三批258项政策清单,同时分门别类研究制定行业支持政策;聚焦优化服务环境,抓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做到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聚焦优化要素环境,抓好全链条要素保障,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仅用地方面就通过实施重点低效片区开发腾挪土地超过5万亩;聚焦优化市场环境,抓好全场景市场开放,平等开放市场、资源和场景,持续清理在项目审批、招投标等方面的隐性壁垒;聚焦优化法治环境,抓好全过程法治支撑,深入实施“法律护航”专项行动,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聚焦优化人文环境,抓好全领域环境营造,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专项行动的过程中,青岛市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行动全过程环节,充分听取市场主体声音。针对法治意识“还不够强”、惠企政策供给能力“还不够优”、重商亲商氛围“还不够浓”等问题,刀刃向内、整改整治,倒逼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青岛市委、市政府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合力攻坚,正让一张张优化营商环境的“施工图”变为生动“实景图”。

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围绕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政务服务、要素保障等,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市场内生动力更足,经营主体活力更旺。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今年以来,青岛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市场准入是市场资源配置的“起点”。青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持“非禁即入”,特别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清理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平等开放市场、资源和场景。

促进公平竞争,是塑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基础。青岛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全力打造“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新模式,使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更宽松、更公平;降低公共资源制度性交易成本,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实现企业“一照通投”;更新政府采购模式,启用青岛市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立疑难杂症“定制化”解决机制,推行问题主动告知提醒制度,精准解答、跟进服务。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今年以来,青岛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面提高办事效率:

规范政务服务行为,推进政务服务办事场所规范化、事项管理清单化、办事指南同源化、审批流程标准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方式便利化、管理考核科学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从“全程网办”向“智审慧办”迭代升级,创新设计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完成从单个事项供给到一体化场景服务转变;推动政务服务集成,持续推出72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事项,打造全市一家医院、一码通城、社会救助一件事等典型应用;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干部联系企业、“链长制”“企业直通车”等机制作用有效发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发展。

付出就有收获。自2018年开始,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公室每年对全国32个重点城市的政务服务“好差评”水平进行排序,青岛市一直稳居“非常高”的第一档。

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青岛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持续推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青岛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证明事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制度。今年以来,青岛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大制度供给,如围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围绕推进数字青岛建设推动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等。

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真正让企业安心经营发展、大胆创新创造。

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间矛盾纠纷不可避免,这也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今年,青岛聚焦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上半年,青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群众到访量42000余人,办理事项439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亿余元。

企业间的矛盾纠纷并不意味着“零和博弈”。今年以来,青岛不断探索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通过对“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整合律师、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了“流水线”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

打造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引力场”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青岛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进位争先。

高水平制度供给有利于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塑造新的比较优势,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成熟的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银行新旧两版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是以企业从设立到破产的全生命周期来组织排列的。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也是青岛今年持续优化改革服务供给,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满意度的重点之一。

聚焦企业登记,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搭建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原来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一部手机、最快半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拓展外资全程网办企业类型,将外资合伙企业、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业务纳入全程网办系统,助力企业“不见面”落户;

聚焦市政公用服务,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搭建市政公用服务“共享窗口”,推进燃气、供热、供电、自来水等共享服务事项“一次办”;

聚焦争议解决,青岛打造上合“法智谷”品牌,做优涉外法律服务,引进国内外288家法律机构,建立全国首家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大胆“走出去”……

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是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今年,青岛市口岸办会同相关口岸单位制定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4项措施,在深化口岸通关物流全链条改革、大力推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涉企服务质效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打造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示范高地。

涉外法律保障同样是外资外企关注的要点。青岛中院专门编写了中英文《涉外案件诉讼指南》《涉外商事案件举证指引》以及30万字的《涉外商事审判实用手册》,规范法律适用;与青岛仲裁办建立了中外法律专家参与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机制,助力化解涉外商事纠纷;与青岛市台港澳办、台商协会建立涉台纠纷联处工作机制,聘请台胞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同时,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设立涉外巡回审判庭和专门合议庭,助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青岛正不断塑强营商环境新优势,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新篇章。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