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介绍

环球网2024-04-25 09:39

一、新区概况

兰州新区于2012年8月20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开发建设十余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综合功能平台优势,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稳居国家级新区前列,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20多项荣誉。

[if !supportLists]二、 发展优势

兰州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凸显。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区地处兰州—西宁城市群、兰州—白银都市圈中心,对内辐射甘、陕、青、宁、新、藏六省区,对外联通中西亚、南亚、欧洲等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兰新、包兰等铁路及连霍、京藏等高速公路贯通内外,兰张三四线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内部建成道路179条,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综保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形成立体化开放平台,九大特殊口岸常态化运营,综保区累计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元,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生产要素资源富集。土地资源充裕,环境容量大,非常适合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建设;水资源丰富,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为4.43亿立方,随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引水量将突破10亿立方,工业用水价格平均每立方米2.69元;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供应充足,参与产业先导板块交易的新企业用电进一步优惠,工业天然气2.36元/立方米,是全国清洁能源全覆盖、用电用气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公共配套服务齐全。城市建设核心区3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供给充分,可以全面保障入区人员的就医、安居、子女入学、入托等需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城市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宜居度全面提升。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后办学规模可达30万人,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最大职业教育基地,可为西部地区提供充足的职业技术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目前,职教园区入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其他学校17所,在校师生达15万人,已与新区300多家企业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输出专业技能人才5.3万人。同时,兰州新区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积极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全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就业合作,引进培育创新平台168个,引进院士工作站6个,引进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3万多人。

三、营商环境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兰州新区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项目建设各项手续办理便捷高效,企业可叠加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兰州新区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政务服务,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零收费”,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等机制。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行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灵活供地模式,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投资奖励,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数给予最高9.5%的奖励;经济社会贡献奖励,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资金奖励;上市扶持奖励,新区一次性给予企业800万元奖励;产业发展补贴,铁路货运满载每车厢最高给予1800元补贴;科技创新奖励,分别按照国家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人才政策,给予安居保障、租购房补贴、工作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就医保障等政策支持。

四、重点产业

兰州新区高标准推进150平方公里绿色化工、100平方公里新材料、20平方公里先进装备制造等专业化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

绿色化工产业方面。兰州新区距黄河干流70公里,不属于沿黄城市和干流沿岸区县,远离城市居住区、人口聚集区,周边无各类自然保护区、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地势开阔、气候干凉,具有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强,环评制约因素少,环境承载优势明显,特别适合绿色化工产业发展。化工园区规划面积34.12平方公里,建成区约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被省安委办评为全省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D)。累计引进项目20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已入驻东方希望、东瑞制药、兰州助剂厂等重点企业。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抓住兰石化大乙烯项目形成的上游资源机遇,积极发展下游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依托精细化工基础,推动原料药、制剂和仿制药、创新药一体化发展,加快氟化工产业建链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甘肃省有色金属矿种多、储量丰富,具有资源的保证程度高、储量高度集中、矿石品味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为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前五名省份。新区生产要素资源富集、土地资源充裕、环境容量大,电力价格相比东南沿海地区有较大优势。随着电池材料相关产业的不断配套完善,已具备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条件。新材料(含新能源材料)园区规划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建成及在建项目占地12平方公里。累计引进新材料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500亿元,已入驻德福、海亮、宝航、宏彬等重点企业。下一步,重点围绕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光伏、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

商贸物流产业方面。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充分发挥国际空港、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集聚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发挥对外开放平台集聚优势,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构建现代高效的“通道+物流+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增长点,打造全省外贸发展新高地。目前,智能物流园区京东“亚洲一号”项目已建成投运。下一步,重点围绕物流行业上下游、临空经济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新区立足兰州制造业发展基础,已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先后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产业化基地。装备制造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及在建项目占地12平方公里。引进落地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620亿元,已入驻兰石集团、科近泰基等重点企业。下一步,重点围绕石化装备、电工电气、智能制造、新兴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招商引资。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甘肃中药材资源种类多,特色优势明显,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因药材质优量大而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现集中连片人工种植药材50多种,其中万亩以上品种18种,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达到21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连续4年超400万亩,产量已连续5年超过1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底,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56万吨以上。生物医药园区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建成及在建项目占地2.5平方公里,累计落地佛慈制药、和盛堂制药等大型医药企业35家。下一步,新区将重点围绕现代中药、化药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医养产业进行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招商。

数据信息产业方面。兰州新区地形较为平坦、地貌结构简单、地质结构稳定,区域内未有地震活动断裂带经过,属于少震弱震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率极低。全年平均气温6.9℃,年均湿度54.9%,气候温凉、空气干燥,全年自然冷却时长达9个半月,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PUE(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值,无洪涝、台风等气候灾害。兰州新区作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到北京数据传输时延7.5毫秒,到上海数据传输时延10毫秒,远低于数据传输安全倒换时延(20毫秒)。兰州集中全省8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金融类、信息化类人才储备齐全,且本地就业率较高,人才流动性较小,人力成本较低。大数据产业园区预留控制建设用地面积10000亩,为数据信息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目前已规划建设了5000亩的云计算产业园和核心区1500亩的丝绸之路信息港,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项目建成投运。下一步,新区将重点围绕数据信息产业上下游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关注数据中心、智算产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兰州新区地处甘肃中部温带亚干旱区,海拔1700~2300米。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21.7℃,地区积温在2100-4385℃之间,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大部分温带农作物生长需求。光照充足,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为22g/kg。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新区国有企业统一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流转至种植企业开展农业生产,流转费500-800元/亩/年。新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瞄准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全域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业。东方希望、益海嘉里等重点企业落地建设。下一步,新区将重点围绕预制菜、肉制品深加工、花卉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兰州新区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投资兴业的理想地,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亲商、优商、安商、富商”理念,以开放的政策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力保障和助力企业壮大实业、做大产业,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