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在浦东机场情绪失控引发冲突,航司永久拒载!只因疏忽大意…

新民晚报2024-04-29 19:05

因未找到签证导致值机延误,乘客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甚至肢体冲突后,乘客被航空公司永久拒载。航空公司的决定是否侵犯了乘客的人格利益?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航空公司拒载乘客引发的人格权纠纷上诉案件,二审最终判决驳回乘客夏女士要求航空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等的诉请,维持原判。

登机前发生冲突,乘客被拒载

2022年7月的一天,夏女士带着女儿赶赴上海浦东机场,准备飞往香港。可是在柜台办理值机手续时,夏女士因未找到入境签证,导致无法办理值机。经过工作人员的沟通建议,夏女士通过网络成功下载了本人的入境签证,可是其女儿的签证未能顺利下载。在等待的过程中,夏女士与工作人员发生了口角甚至肢体冲突,工作人员报了警。

在公安机关出警处置后,夏女士与工作人员口头和解。后来,夏女士在自己的行李箱内发现她和女儿的入境签证,但此时已经超过了值机时间,她便改签了航班。

在等待办理改签航班值机时,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夏女士面交了一份《拒绝运输通知》,说明公司拒绝夏女士登机以及运载她的行李,而且以后也将拒绝她搭乘该航空公司运营的所有航班。

夏女士表示无法接受,在微博上频繁发文,以激烈言辞表达对航空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满,并起诉至法院,认为航空公司侵犯了其人格权益,要求航空公司停止侵权以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一审法院认为,安全是航空运输的首要目标,夏女士因自身疏忽大意导致登机手续难以办理、出行延误之法律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航空公司基于夏女士情绪状况与行为表现作出拒绝运输的决定,符合航空运输安全基本流程。故一审判决驳回夏女士的全部诉请。

夏女士不服,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二审:

航空公司拒载并无不当,维持原判

夏女士认为,由于航空公司的服务意识淡薄,才造成了双方的矛盾升级,现在航空公司反而对其实施永久拒载,侵犯了其人格尊严和出行自由,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支持其一审诉请。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根据查明事实,夏女士因遗忘入境签证的摆放位置、无法及时出示,导致最初的值机受阻。

在此情况下,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还是给予夏女士一定的帮助和建议,提供了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如果夏女士当时能够冷静地回忆签证的摆放位置,或者听从工作人员的建议、安心以替代方案获取相关证明文件,或及时考虑改签航班,那么她当天飞赴香港的行程完全能够实现,本案的纠纷完全可以避免。但遗憾的是,夏女士当时未能妥善地管控好自己的个人情绪,当场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发生语言和肢体冲突,客观上确实构成了航空公司可据以拒绝运输的情形,故夏女士主张航空公司是出于侵犯其人格权的故意而作出拒载决定,缺乏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而从夏女士在事后连续在网络平台发文等一系列言行来看,不可否认其仍然陷于与航空公司对立的情绪当中,这不仅无助于化解双方矛盾,反而又进一步强化了航空公司对她目前仍然“不宜乘机”的观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公司做出的持续性拒载决定,亦有相应的事实基础。一审判决驳回夏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并无不当,予以维持。

法院同时指出,相对密闭的候机和乘机环境、旅客的个人事务和身心状态以及不时出现的航班延误等非正常运营信息,都可能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航空公司作为航空服务的提供者,理应懂得充分纾解旅客情绪的重要性。

本案中,航空公司如果当时对夏女士的服务能够更贴心一些、对她最初的关切能够回应得更及时一些,如果在运输条款或规章制度中,能够区分不同情形为拒载的范围和期限设置一定梯度作为缓冲,或许也可以避免本案纠纷的发生。希望航空公司今后能切实以“服务者”的姿态,保持对夏女士的关心,抛开已成过往的纠纷,打开彼此心结,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及时对拒载决定予以适度调整。

综上,上海一中院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见习记者:陈佳琳

通讯员:王梦茜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