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为什么乌克兰和平峰会“收效甚微”?

环球时报2024-06-16 23:58

乌克兰和平峰会6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举行,全球共有9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出席,西方国家占到一半。刚刚参加完G7峰会的西方领导人大多转战瑞士,为这次会议捧场。主办方瑞士称,这场会议主要是为“启动”乌克兰和平进程,并“带动”之后俄乌均参加的和平会谈。但西方媒体却将这场“和平峰会”视作一场选边站队的会议。彭博社甚至拉了一张单子,详细列出了重要“南方国家”出席与否、人员的级别和态度。中国、印度、南非、巴西、沙特等都“榜上有名”。

根据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此次会议共向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出了邀请,但具体出席的名单一改再改、最终没能过百。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派较低级别代表出席会议,另有其他几十个国家缺席。西方媒体对这样的结果流露出失望情绪,主要原因是“未能孤立俄罗斯”。尽管它们也承认,这次会议“不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却又把参与国不足归罪到中国的“拆台”上,甚至称中国、巴西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是对瑞士会议的“巧妙抵制”,有意跟西方打擂台,这就莫名其妙了。

当然,西方世界也不乏清醒声音,比如德国《青年世界》在谈到俄罗斯为何未受邀时就指出,该会议一直被误导性地吹捧为“和平峰会”,但西方是为了在政治上将俄罗斯逼入绝境,而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并没有一起跟进,同意去参加这场“政治秀”。直到会议大幅降低了目标,情况才发生了一点变化。这一变化指的是会议将原有的10个目标改为了包括保证粮食安全、核安全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在内的3个目标,这些目标的确是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中巴“六点共识”中也都有涉及。

以拒绝和平为名指责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无论如何也站不住脚的。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开始,中国就将停火止战、恢复对话、开启和谈作为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方案,这也是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普遍心声。中国支持致力于解决危机的和会,但此前也反复强调过,和会应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公平讨论”这3个重要的要素。这不仅仅是中方一家的看法。参加瑞士会议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就表示,任何值得信赖的和平进程都需要俄罗斯的参与。

对是否参与这次瑞士会议,各国都有自己的考虑。中国尊重它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权利,同时也坚持劝和促谈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两股力量的对抗。一股力量在试图推动“正义对抗邪恶”的叙事,进而以“是否支持俄罗斯”为名在国际社会搞分裂和阵营对抗;而另一股力量希望停火止战,渴望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真和平。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当事方,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到“六点共识”,中方立场一以贯之,而且得到包括不少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谁在制造分裂、谁在弥合分歧,谁属于前者、谁属于后者,并不需要“乌克兰和平峰会”给盖个章才能分得清。 

乌克兰危机已经进入到第三年,冲突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停火止战,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有西方媒体称 ,这次会议的目标是就乌克兰危机达成国际共识,“迈出和平的第一步”,但舆论普遍认为,和平希望依然很渺茫,会议取得的实际成果将相当有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其实从这次乌克兰和平峰会的各种细节中不难得到结论。它也再次反映出,如果没有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相关和会“收效甚微”将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