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希望哈贝克将访华认知带回欧洲

环球时报2024-06-24 00:04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6月21日至23日在中国访问。今年以来中德高层往来频繁,哈贝克此访携带了一个主要由德国中小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也是中德之间寻求更广泛合作的标志。但他显然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行前,德国企业界普遍表达了明确的期望,即希望哈贝克在处于激烈贸易争端边缘的中欧之间充当“调停人”,尽早解决争端,维护德国企业的利益。

当前,欧洲正走到发展和转型的十字路口,是继续保持开放、尤其是对中国的开放,还是像美国一样走向保护主义,实际上外界包括欧盟一些有识之士是看得很清楚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欧盟层面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理性的声音,而是不断升级贸易摩擦。仅2024年以来,欧方就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25项,还对华发起了外国补贴条例(FSR)调查、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严重干扰中欧经贸合作。欧盟对华发起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没有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没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近期,中国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都在密集表态,明确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必要行动坚定捍卫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值得庆幸的是,双方已经重新回到谈判桌前。2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并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磋商机制的启动,是以理性和专业的方式,避免贸易摩擦扩大升级,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重回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共识的正确轨道。这一进展发生在哈贝克访华期间,也正如哈贝克所说,这是在今后漫长道路上迈出的良好的第一步。

欧盟对华发起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在其内部就争议很大。德国是欧洲汽车大国,其汽车企业在华已深耕多年,对欧盟加征关税的行为并不认可。尽管行前哈贝克表示他“并不代表欧盟”,但中国行也给了他代表德国工业界表达看法的机会。在22日与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的会面中,哈贝克就表示,加征关税是最糟糕的手段,将会陷入贸易摩擦升级的恶性循环,只有对话协商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同日晚在上海举行的记者会上,哈贝克又再次表示,不希望看到加征关税,希望人们看到开放市场带来的好处。

合作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基调。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合作和自由市场竞争才是双方都需要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补贴无关,主要得益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以及自主品牌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持续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非但不能让欧洲汽车产业成长,还会让欧洲消费者花费更高价格购买更低质量的产品,损害自身的利益。

哈贝克表示,他此访的目的是将德国的观点“引入欧洲”。他这一趟既与中国高层展开了对话,还走访了中国的企业和高校。中欧关系的基础在哪?方向又是什么?相信此访能帮助他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带回欧洲,进一步帮助欧方摘掉“有色眼镜”,心平气和地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和民众需要的现实出发,维护好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为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