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东盟防务智库交流合作走向务实深入——第二届中国与东盟防务智库交流活动取得积极成果

环球网邢 扬2024-06-27 19:42

六月广州,繁花似锦,第二届中国东盟防务智库交流活动在这里成功召开。本届活动以“和平·合作·共命运”为主题,吸引中国、东盟10国及东帝汶70余名防务政策官员与防务智库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防务安全问题,推动防务智库务实合作。

达成谋和平、促发展的战略共识

中国和东盟安危与共、休戚相关,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孤岛,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变局之中,各国代表分享见解,表达关切,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了解与互信,普遍认为应加倍珍惜亚太地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和安定局面。

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国防部军事历史和科学局局长万赛·索姆维奇特准将指出:“对话促进中国东盟长期友好关系发展,这对于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泰国国防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杜昂帕尼亚·尼鲁特少将提出,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是常态,各国应该相向而行,共同为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安全的环境。

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防务智库领导也纷纷表示,应加倍珍惜亚太地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和安定局面,为增进地区国家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互信创造条件。

勾画了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行动蓝图

当前,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中东乱局难以平息,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面对地区安全风险,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目的是携手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方代表指出,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以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为重要原则的“东盟方式”,也就是“亚洲方式”,通过域内国家间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反对在南海炫耀武力、挑衅滋事,反对搞拉帮结派、阵营对抗那一套。

“因南海冲突问题,菲中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并引发地区国家的安全焦虑,令人十分遗憾。”菲律宾国家安全研究学会主席罗万伟提出,菲中应该通过协商对话,管控分歧,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进而实现共同的发展。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在柬埔寨区域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布·索蒂拉看来,对于仍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领土争端问题,相关国家应该在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对话,进而逐步化解潜在矛盾。

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文莱国防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纳比拉·阿卜杜勒·拉赫曼也认为,为保持地区和平稳定,国际社会和区域国家需要坚持和平共处。

提出了推进防务交流合作的未来方向

本届论坛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东帝汶等国都派出了防务部门高级别官员或防务智库领导出席,交流活动突破观点交流和政策研讨层面,东盟各国代表就深化智库合作,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合作措施。

东帝汶国防军副司令科里亚蒂少将指出,应通过联合培训、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公开对话和冲突解决机制等多个方面加强合作,提高共同正确有效应对复杂问题挑战的能力。

马来西亚防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所长艾哈迈德·赛义德建议,应在双多边平台上建立青年军官网络,以此增进他们彼此了解,学习彼此语言历史和文化,产生更多创新想法和行动,减少国家之间的文化代沟,助力提供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泰国国防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杜昂帕尼亚·尼鲁特少将指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和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提高数字、网络技术在边境安全、预防犯罪和应对灾害等领域的应用,并防止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的技术被滥用。

越南国防部国防战略院副院长阮英俊少将也提到,东盟各国需要建立新的应对新兴非传统安全挑战合作机制,比如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等方面。(邢  扬   )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