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扎深度游:丝路繁华下的霓裳之旅

环球网2024-06-28 23:08

6月25日18时,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A区入口处人声鼎沸。“咚!咚!咚!”伴随着重槌响鼓,大巴扎步行街开街了。

歌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各族舞蹈串烧……早已换好民族服饰的代表团一行,跟现场游客一起与演员们欢乐共舞。每日上午、下午各一场的“开街式”,用赋予文化内涵的舞蹈和表演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浓浓的新疆风情。

当日,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丝路韵动·乌鲁木齐璀璨之旅”——2024年媒体“请进来”活动探访团,来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踏入街区的瞬间,团队就被缤纷的色彩和浓郁的新疆风情所包围。

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是集旅游观光、民族商贸、餐饮、民族艺术展示、零售五大业态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这里一步一景,一步一味,一步一魅。

夏日的气温让大巴扎更加热烈,忙碌的小商贩们早已精心布置好摊位,摆放出各式各样的商品:精美的铜器、独特的木雕、色彩艳丽的刺绣、地道的特色美食……仿佛都在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人声鼎沸的大巴扎,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试穿拍照,或品尝美食,尽情享受着新疆的热情与活力。

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任务挑战”,12位探访团成员分成两组,分别根据收到的线索,最终完成三个“任务”。

拿着任务线索,走进“阿凡提馕小院”,热气混合着烤馕的香味迎面而来,看到刚出炉的喷香的烤馕,来自立陶宛的探访团成员LUKA忍不住亲手拿起“馕戳”开始了打馕。

“馕戳”是用来在饼上做各种花纹的工具,一个圆木柄上面有一圈一圈的钉子,组合成发散的圆形或其他图案,用于在馕饼坯上扎孔排气,同时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花纹图案,增加馕的美观性。

“这个馕一定很好吃!”看着馕被送入馕坑,LUKA笑着夸赞自己的“手艺”。

馕面印花是个“体力活”,而线索里的另一个任务——剪纸,则是个技术活,要求“人剪合一”。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指间腾挪翻转……在位于大巴扎景区的一家剪纸店里,探访团成员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王革的耐心指导下,一个立体的“春”字慢慢显现。

在归迹·马文化集成店里,负责人阿弟向探访者一行介绍了“归迹马文化”的来龙去脉。作为中国马文化传播推广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始人阿孜古丽·吾甫尔长期致力于中国马文化艺术的研究、创作、教学和推广,创立了“归迹”品牌,并组建了自己的创作和研发团队。

阿弟介绍,目前固定有三位残疾人画师,在店里跟随创始人阿孜古丽·吾甫尔学习毛皮画。

“店里为残疾人士提供学习平台,出师后还帮助他们就业。这个公益(项目)从201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前后已经从这里走出去近二十位残疾人画师了。”阿弟的这一席话,让探访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归迹·马文化点赞。

在如织的人流中,体验打馕,创作毛皮画,跟着学剪纸,在餐饮店品尝美食……时间匆匆流过。当夜幕快要降临时,晚霞中的大巴扎仿佛变成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探访团成员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旅程。

“这里的人很热情,人也都很和蔼,对我们都特别好。”在领略过美食美景之后,第一次来到乌鲁木齐的吉尔吉斯斯坦网络达人马苏婉说,“如果你正在计划一场难忘的旅行,不妨来这里吧!”

热门评论举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