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中国方案”不断丰富“上海精神”

环球时报刘军2024-07-02 06:37

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今年7月中国也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经过23年共同努力,上合组织已成为本地区的安全屏障、合作桥梁、友好纽带和建设性力量。从最初的“上海五国”发展到九国,成员国人口占全球的近一半,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是“上海精神”强大生命力的直观写照。

2023年上合峰会未能以线下会晤形式举办,无疑留下了遗憾,正因如此,上合国家均十分看重此次峰会。面对复杂深刻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和全球治理的严重衰退,上合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上合组织作为提供全方面合作平台的时代意义,越发期待本次峰会为上合组织面向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恐怖主义威胁在欧亚大陆的存在,呼唤上合组织强化安全合作、打造安全之盾。二是,全球经济陷入丧失发展动力的迷茫,上合国家期待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以及产业合作提供发展新动能。三是,在全球治理陷入低谷之时,粮食、水资源、环境退化、跨境犯罪、贫困等问题要求上合组织承担区域治理的使命。这些议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推动上合组织的功能不断丰富,同时,上合国家在合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信任,促使它朝着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快步前进。

中亚国家不仅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在上合组织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推进下,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生机勃勃。其领域早已超出单一的安全合作范畴,并向经济、生态、农业等领域延伸。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中国—中亚陆上运输网络完善,特别是今年6月,中吉乌正式签署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这为中国—中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持续发力提供了保障,将助力中亚转变为欧亚运输走廊的新枢纽。2023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光伏等贸易增幅明显。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网络、推动数字物流和技术物流发展,打造立体化的智能物流园,是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的“新赛道”。

随着美欧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中亚各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波及,亟须找到脱困之道,而中国在数字领域技术成熟。中亚国家希望借助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中亚各国共识。

从传统的陆上贸易到当下的数字经济,中国—中亚国家的合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其中既有一致的安全认知,也有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追求。随着互信程度的日益提升和经贸合作的密切,中亚国家正在逐步迈向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目标。

经过23年共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本地区的安全屏障、合作桥梁、友好纽带和建设性力量。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遵循。过去我们践行“上海精神”取得巨大成功,未来我们还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在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中,以“中国方案”尤其是中方相继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上海精神”时代内涵。

23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影响不断扩大,务实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发展的任务还是很重,安全的挑战还是很大,文明交流互鉴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上合部分成员国经济发展趋缓,俄乌冲突及阿富汗问题的影响为本地区安全带来挑战。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与相互理解更是非常紧迫。

面对这些挑战,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思想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精神”的发展理念。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也将完善“上海精神”的安全理念。全球文明倡议在“上海精神”关于尊重多样文明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共同倡导”,无疑也是对“上海精神”时代内涵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尽管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种种挑战,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始终未改。这不仅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目标,也是其使命所在。随着中国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以“中国方案”丰富完善“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