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桦南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力打造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营商环境品牌。(一)聚力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打造数字政府标杆。一是深入构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持续开展“五级六十同”标准化复用,建成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认领标准化政务服务县级1541项、乡镇67项、村级45项,梳理进驻大厅负面清单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全力推行“综合一窗”改革,窗口由81个压缩至50个,30家单位840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无差别综合窗口,一次性告知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9.8%。工作人员由151人精简至117人,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窗口)办事员持证上岗,推动窗口工作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二是创新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一心八区多链条”核心理念,高标准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政策、项目、金融等8个服务板块,梳理公布首批粮食购销、农产品加工等6类企业服务“一类事”,提供75项增值化服务措施,改革案例荣获全国第七届政务服务博览会“高效办成一件事 业务创新优秀案例”奖项。开通“掌上、网上、大厅”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入驻企业1号服务专线,为企业提供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于一体的“一站式”闭环服务,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目前平台已累计入驻企业4000余家,汇集国家、省、市和县惠企政策239条,通过“免申即享”为企业兑现惠企政策19条,兑现惠企政策金额275万元。成功帮助华腾生物科技申请专精特新企业,迪诺医药、鸿展生物能源、德盛粮食深加工等企业成功申报各项政策奖励400余万元。三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依托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双平面成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掌上办事大厅“三位一体”办理,促进政务服务中心“只进一扇门、只盖一枚章、最多跑一次、能办所有事”。持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实现退休、新生儿出生等59项“一件事”在线申报,累计办理业务1300余件。与广东中山市签订地区间“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授权“跨省通办”事项869项,极大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就近办”的办事需求。积极争取全省县级远程导办改革试点,制定服务机制,梳理第一批远程导办事项25项,累计开展“云帮办”和重点人群“一对一”帮代办12次,为全省推广远程导办改革提供试点经验。开通API证明证照三端查询,可对身份信息、参保信息、缴税情况等47项证明和75项证照进行在线查询打印。推行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乡镇服务窗口平均减少2个以上,材料压减30%以上,服务提速率超68%,极大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度。(二)聚力提升审批效能,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从办事“速度”上发力。通过深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潜能,建立经营主体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出“免照办”政务服务事项66项和“涉企一件事”88项,实行清单化管理,打通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畅行之路。在全省县级率先实施“证照同销”“45证合一”等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已涵盖5个行业,涉及许可及相关事项12项,其中动物诊所综合许可证已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时间节省98%,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推行经营主体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优化3个环节至1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成功办理省内和市内迁移登记各1例,有效破解经营主体迁移登记“多头申请、多次跑路”现象。二是从服务“温度”上入手。实施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和承诺即开工模式,实行多部门踏勘、告知、图审、会商、验收“五联合”,促进项目报建“零等待”,开工手续要件精减54%,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47+8”个工作日内办结,进入全国一流水平。全面落实“领导包联+项目服务专班+首席服务员”机制,推行“一会一群一跟办”服务模式,服务专员一对一跟进项目,帮助企业完成手续办理40余次。龙源生物科技一期行政许可手续办理、基础设施从建设到完工取得不动产证仅9个月时间,展现“桦南速度”。依托政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联动机制,实施常态化人力资源跟踪保障服务,今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次、为企业招聘工人565人,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着力构建与产业发展适配的营商环境。三是从惠企“力度”上探索。推行住所承诺制,制发《桦南县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实施细则》,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流程,解决办理营业执照时缺少住所产权权属证明、层层转租的合同难收集、产权证标注地址与实际地名不符等问题,有效释放了场地资源,激发了市场活力,累计应用住所承诺制办理业务2988件。探索试行社区(村)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新模式,设立铁西社区为全县首个改革试点,将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合法场所,作为便民服务个体工商户的集中登记经营场所,打破没有经营场所这一制约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桎梏。自试点实施以来,收到群众咨询16例,有办理意向5人,并作为全市改革试点推广应用。(三)聚力提升监管效能,持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精准监督,护航企业发展。实施清理整治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对面向市场主体出台的政策、签订的合同、作出的承诺进行全面清查,及时受理“新官不理旧账”、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问题,清理账款2000余万元,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政府合同履约监督管理、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系统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发现相关问题10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8条。强化与12345热线平台协作联动,梳理转办有关优化营商环境问题与建议13条,通过实时监督、全程跟踪、动态监督的方法,推动事项办理取得实效。二是规范执法,提振企业信心。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模式,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全县部门联查“双随机”抽查计划34项,完成检查并公示33项,在全县上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联合推进、共抓落实”的监管格局。围绕食品、药品、建筑工程质量等关系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拟定首批16个部门参与的11项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完善监管工作方案和制度框架,健全监管配套机制,公布监管事项清单,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提升了执法效率。目前已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综合查一次”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综合监管一件事”,平均减少了70%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频率。建立以涉企执法备案制度为核心的工作模式,设立重大节日企业执法“安静期”,对涉企执法全流程进行监管,年初以来累计备案涉企执法计划45个,现场检查6次,涉企执法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三是主动服务,增强企业活力。建立企业、群众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二十余人为第二届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设立“企业家日”和“民营企业家日”,举办企业家论坛,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氛围。召开政银企对接会2次,东北华盛、宏腾粮贸、鸿源农业3家企业分别与工商行、农发行、农商行进行现场融资意向签约,完成贷款投放7500万元。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1139名干部共包联1300户企业,帮助解决企业问题诉求37件。组织政商沙龙、餐叙等系列活动8期,企业反映问题19个,已全部解决。开展营商局长接待日16次,为企业解决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难、项目设计申请时间过长等问题16个。(四)聚力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升级。一是紧盯专项行动抓攻坚。制发《桦南县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调整10个工作专班架构,明确了171项专项行动任务措施,全力以赴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学习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经验,研究谋划不动产二手房“网上办”、大白帮我算、“仲裁调解+网格”劳动争议化解等自主和复制创新7项。县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站,县政务服务中心荣获第三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型示范单位。《桦南县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桦南县新就业形态服务站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被新华社、央广网、黑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推送,并破百万浏览量。二是完善信用体系强支撑。构建VR全景数字城市地图,将“信易+场景”、码上诚信、信用修复、营商环境监督投诉等功能融入城市场景中,打造“信用+”医疗、餐饮、检车等16个自然人应用场景,推出“码上诚信+”惠企服务、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26个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名片,让市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营商环境监督中,打造数字监督治理新格局。依托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信易贷”,年初以来完成放款420笔,累计放款金额62956万元。公布公共信用信息4367条,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培训和“诚信七进”宣传活动62次,在全县营造浓厚信用氛围。三是护航民利民生赢口碑。升级“12345热线+城乡网格+职能部门”工作模式,采取“群众诉求及时受理+网格巡查主动发现”的问题收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反馈,将41个承办部门265个账号整合为148个,推动网格诉求响应更加高效,将热线与热点诉求防控、舆情预警引导等内容有效融合,推动跨部门问题高效办结。截至目前,共办结群众诉求17321件,热线接通率100%,工单回访综合满意率99.68%,全市第一。针对群众反映住建领域民生问题较多情况,成立住建系统民生保障专班,受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922个,群众满意度达到99.5%。通过县级班子成员下沉乡镇(社区)和分管职能部门走访调研,实行村屯上报-乡镇反馈-部门承接工作机制,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4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