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中泰两国相交千年,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中泰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不断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把两国传统友好的优势转化为合作共赢的动力。
2025年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2024年12月10日,环球网记者随中国—东盟中心组织的“多彩东盟”中国媒体泰国一行前往位于曼谷的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围绕中泰关系发展、人文交流合作等话题采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
环球网:明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您如何评价中泰关系的发展?
韩志强:中泰关系总体上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血脉相融的好亲戚,命运与共的好伙伴。
中泰两国相交千年,传统友谊历久弥新,建交以来近50年里,中泰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和合作关系非常密切。
中国同泰国早在21世纪初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中泰双方就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泰关系迈入了新时代。
明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对于两国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双方都在酝酿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回顾中泰友好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福祉,给两个国家发展提供的巨大助力。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让我们进一步更好地规划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
友好合作,是中泰两国人民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对未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环球网:未来中泰双方有哪些领域的合作值得期待?
韩志强: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方面,我们彼此尊重对方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对方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两国在维护本国的发展道路、维护本国的社会稳定方面,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这是我们两国进一步巩固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不断夯实基础的重要领域。
在经贸互利合作方面,双方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对泰国投资上升幅度很大,速度也很快。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农产品出口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
在传统制造业的投资之外,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绿色经济转型领域参与度很深,发挥的作用也很大。在数字经济领域,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开始5G商用的国家,这离不开中国企业所发挥的作用。
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都属于面向未来、构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新支柱产业的领域,中国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并发挥重要作用,也预示着两国今后长远经贸关系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
环球网: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延续至2025年,您认为中泰在人文交流合作领域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韩志强: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各方面的交流成果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中泰之间的人文交流一直是重点和优势。“中泰一家亲”不只是个形容词,我们文化相近,友谊深厚。例如,历年来,在泰举办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因盛大而闻名,以及中泰合作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汉语桥、鲁班工坊等文化交流平台和品牌。今年,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中泰两国广受欢迎。
我们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将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心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相信中泰之间的文化交流会在未来中泰关系进一步发展、中泰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的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更广层面来看,作为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中泰两国人文交流也对传承东亚地区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新的色彩、助力世界和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环球网: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国—东盟关系?面向未来,您认为双方应着力加强哪些领域互利合作?
韩志强:东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组织,中方对东盟维护地区的和平发展,推进地区的合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中方高度重视和东盟开展合作,在1996年同东盟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非常密切,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经贸领域制度合作框架的出台,对于密切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我们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承前启后,继续维护好已有的良好基础,同时着眼于未来发展,做好战略对接,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努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