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市紧扣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始终坚持以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需求为根本导向,全力做优营商“生态圈”,不断开创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营商环境建设新格局。长沙连续四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2023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城市、2024年度“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创新打造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一、着力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持续强化
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营商环境改革优化。一是构建协同推进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造为“一把手”工程,强化统筹调度,通过督查、暗访、通报、考核等形式,运用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对区县(市)、市直部门实施奖优罚劣,切实增强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进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承担营商环境评价、投诉处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培训等职能;各区县(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园区组建营商环境工作局等专职机构,有效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调度考核机制。建立“指标长”制度,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指标长”,牵头市直单位“一把手”担任“指标办”主任,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常态化调度机制。建立常态化督查监督机制,对各类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全面梳理、集中交办,逐项抓好落实;持续开展窗口督查、明察暗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惩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三是建立对标创新机制。坚持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对标单项指标最优城市“双对标”,连续6年出台“1+N”营商环境改革体系,推进741项任务落实落地,更大力度激发和保障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主动推进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已结合实际落地75项改革试点任务。常态开展重点改革任务“揭榜竞优”活动,加大典型改革案例复制推广,探索更多首创性、特色化改革案例,“你追我赶”“勇于示范”的创新氛围逐步形成。四是完善涉企服务机制。通过建设“长沙优化营商环境网”、设置“营商政策码”、畅通“12345-1”政企通企业服务专线、搭建“长沙惠企通”“一站式”惠企服务总平台、组建万名企业服务专员,构建“一网一码一线一平台一队伍”的“五个一”营商服务体系,实现营商信息“一网通览”、惠企政策“一码查询”、涉企诉求“一号响应”、企业办事“一站直达”、联企干部“一线保障”,让企业便捷轻松、公平公正、全面高效享受涉企服务。五是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长沙营商课堂”为载体,常态组织赴深圳、苏州等先进标杆地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外训班,培训营商骨干300余人。组织举办多场营商环境指标解读培训,培训对象覆盖经营主体及营商业务骨干共2000余人次,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营商工作队伍。开展“法规政策进万企,聚力赋能增质效”政策宣讲培训活动,在各区县(市)、园区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规政策宣讲。六是打造共建共治机制。选聘监督员,从各行业遴选聘请100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对优化长沙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涉企政策出台提供咨询,对各部门形成常态化的监督。聚焦重点项目企业、重大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小巨人企业等,设立1000家营商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落实。严格正风纪,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互联互动,定期查处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作风不实典型案例。七是强化投诉处理机制。率先在全省出台《长沙市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办法》,从受理、审查、转办、督办、回访、评价、问责等方面,构建“案件统一归口管理、多部门协作处理、上下联动亲企服务”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机制。完善周推进、月调度、季核查、年考核等工作制度,对营商环境问题定期梳理、逐项研究、协调推进、动态销号,确保经营主体的合法诉求依法依规处理。
力求精简高效,政务服务持续提速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长沙从便利化入手,一是持续“简政办”。2019年以来,向区县(市)、园区下放229项市级权限,赋予园区全链条闭环管理权限168项,90余个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全链条下放到位。二是深化“一次办”。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信用修复等19个“一件事”落地实施。三是力推“便捷办”。精心打造“湘易办”超级服务端,上线四级深度服务事项820项,归集电子证照106类,上线7800余项特色服务。建设“无证明城市”,线上可开具证明38类,可复用电子证照160类,政务服务“减证办”“免证办”事项累计突破8600项。建设94个“15分钟政务服务圈”,政务服务 “不打烊”;设立23个“办不成事”窗口,开展常态化“走流程”行动。构建形成14省25市(区)“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大格局,已实现189个事项跨域通办,推动长株潭三市335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四是创新“精准办”。面向经营主体推出“政务+”融合服务,强化政银企合作,以“企业开办+市政公用服务+金融服务+惠企政策解读”为重点,推进政企事务联办、政企政策联展等政务服务供给。大力推广行政审批服务“缴费承诺制”,推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节点后置,推广“芙蓉先锋帮代办”“流动审批站”“延时服务”“跨域通办”等服务举措,为不同类型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推进公开透明,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长沙聚焦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各环节,全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一是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查联动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清理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政策措施专项行动,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专项行动,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面向经营主体发布重点项目机会、科技创新供需、智慧城市建设场景、招商引资项目等“四张清单”,鼓励民营资本依法进入社会事业及其他垄断行业领域。截至9月,长沙市通过国家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66个,涉及总投资344亿元。二是市场准入便捷通畅。推进“一业一证”、“一业一照”行业综合许可改革。推进市场准入事项规范化登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准入准营实现“一码覆盖、一照通行”,市场准入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经营主体突破188万户,上市公司达86家,位居中部城市第一。三是项目审批联动高效。推行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市政公共服务报装接入一件事等改革,实施“统一受理、线上联审、限时办结、超期默认”机制,实行“用地清单制”确保拿地即开工,实现房地产项目从拿地到预售不超过180天。推动“遗失补证”“换证”“变更登记”线上办理,创建可视化“以图查房”服务,推行“公证+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联办;推行存量房线上转移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组合业务向签约机构延伸,实现存量房转移登记、交易、缴税、资金监管、水电气联办一站式、无纸化、全程网办。四是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1-10月新增研发机构691家,月均新增69家,是去年同期的4.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980.73亿元,同比增长8.83%。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设100亿元市级招商基金,1-9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8家、同比增长21.7%;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0个、总投资1298.4亿元。推出人才新政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等,人才总量达315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
突出多措并举,经营成本持续压减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让企业有更好效益、更大利润,既是企业运营追求的目标,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长沙积极破解困扰企业经营的“钱、人、电、气、水”等难题,让企业“轻装上阵”。一是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推广“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审价新模式,推进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改革,建立“快速直达+不换车+中途不查验”通关新模式;推进中欧班列出口货物“先查后装”监管模式创新;打造口岸智能化新模式,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综保区与机场货站物理空间联通和数据资源共享的城市,免去重复查验;设立口岸专项资金,免除查验费用、口岸经营性服务费;“出口直装”“进口直提”等通关改革创新试点成功落地,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50%以上。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推行政府采购零成本投标,深化智慧辅助评标和“评定分离”改革,推动电子营业执照深度应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评标结果复核“不见面、一次性、网上办”;推广投标担保多元化、电子化,建立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推行招标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探索增加履约保函方式、试点容缺核发部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建费缴纳把关后置等举措,着力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建设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银行抢单机制,审批放款时间同比缩短3-5天;扩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覆盖范围,推动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做大做强。四是降低要素成本。落实降低竞买保证金和分期支付土地价款政策,全面推广产业用地租赁和弹性年期供应,为工业企业用地提供定制化供地服务,降低企业前期用地成本。推行用电报装低压“三零”服务,用水报装“零跑腿、零资料、零审批、零费用”服务,并提供外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代办,最快一日接电、接水,持续降低要素成本。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平台,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常态化派遣援企招工小分队,每年帮助企业招聘超3万人。
注重权益维护,法治保障持续夯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长沙注重全方位、多举措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专心经营、专注发展。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升级。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宣讲活动,为各大类企业提供“法治体检”。运营涉外商事法律免费咨询专线,受理咨询600余次。探索搭建“诉仲调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法治体检、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建立“诉中调解+诉源治理”模式,成立“桃花岭国际商事调解室”。试点建设全国首家企业用工风险“一站式”防控中心,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化解。创新推进“项目警官”,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行“一警官一项目”服务制度;实化“园区警务”,指导支持企业内部防治腐败,强化矛盾风险排查。二是合法权益保护不断强化。严格规范异地公安机关来长开展办案协作。率先全国出台《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设立185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站,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长沙分中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共治深化年”等专项活动,发出首份涉外观设计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定裁定书。三是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一站式诉讼服务,以首创的“闪信+”送达平台与类型化纠纷快速化解平台进行智慧集成。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实现审判执行不打烊;开展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推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市法院结案周期较往年同期缩短21天。坚持经营主体出清与挽救并重,深化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建立破产管理人账户开立银行名单库制度,健全优化企业“执转破”机制。积极推动工程机械法务机非诉处置创新,建立“协商—公证—拍卖—司法处置”的纠纷解决机制,大幅提升法务机处置效率。四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扫码留痕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建成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创新开展全过程“伴随式”执法监督,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积极探索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已覆盖食品生产安全、医疗机构等30多个领域。
全力纾困解难,亲清关系持续巩固
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切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政企沟通渠道更畅通。健全落实各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商协会帮扶机制,持续推行“政企早、午、晚餐会”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动重点企业每月走访全覆盖、重点项目诉求响应全时段。畅通“12345-1”政企通专线,建立企业政策、企业办事等数据库,为企业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推进诉求办理,实行企业诉求“一号响应”。截至目前,通过“政企通”平台受理企业诉求22.4万件,解决率95.2%,满意率98.3%。推进办结“新官理旧账”问题线索159件、省级重点投诉等案件40件,协调22家企业兑现账款、补偿款共计2.7亿余元。二是企业服务体系更健全。搭建长沙市经理进修学院、“长沙营商课堂”“星商大讲堂”等涉企培训载体,实施长沙百名青商“长青树”培养工程,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00余人。常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企业接待日”等活动,组建一万余名“企业服务专员”,提升企业服务“一对一”水平。1-10月,“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升级行动举办活动2259场,参与人数21.59万,累计收集问题建议5271个,解决5079个,解决率达96.36%。三是惠企政策落实更高效。依托湘易办等平台每年,定期编制、发布惠企政策“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指南、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三张清单”。构建“长沙惠企通”“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对4000多条政策进行“颗粒化”分解,实现政策发布解读、投诉受理等移动办、掌上办。创新建立惠企政策服务专员和就近办责任人制度,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解读、协调办理全流程服务,确保政策红利最大释放。推行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和“免申即享”改革,让政策兑现公开透明、规范运作、便捷高效,全市兑现政策资金20.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6.8万户次。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更可期。设立长沙“企业家日”,发布系列企业榜单,打造“星商说”“星商通”“星商学”“星商荟”等“1+N”服务品牌,让民营企业家有地位、享荣誉、受尊重。开展情暖湘商系列活动。1-9月共推动签约项目115个,投资总额1525.2亿元。
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是强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下一步,长沙市将继续围绕企业所盼、市场所需、政府所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