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民间交流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源头活水

环球时报2024-12-30 00:20

由《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动,自近日在2024鼓岭论坛举行启动仪式以来,在中美两国间引起积极反响和讨论。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发起这一活动的初衷,就在于挖掘两国间更多像鼓岭这样的深厚交流故事,传承两国人民的友谊情缘。作为中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交流,代表着双方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础,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

两国人民记得,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美国记者斯诺出版《红星照耀中国》;50多年前,“小球转动大球”书写了“乒乓外交”的佳话,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生动演绎了民间交流对拉近两国关系所发挥的非凡助力;中美关系的大门重新打开后,约240万中国留学生赴美深造。在不断互动中,中国人了解了美国、美国人认识了中国,更重要的是,中美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将彼此拉近,一代又一代中美友好人士在为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付出努力。

穿越历史风雨的韧性和稳定性,是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鲜明特点。事实证明,两国人民对交流交融的需求,是无法斩断的历史潮流。熊猫“宝力”“青宝”将于下月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与公众见面,当地的“熊猫热”却早已升温,美联社的新闻标题《熊猫来了!熊猫来了!》集中表达了美国民众的期待与兴奋之情。这一历史潮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最近有美国媒体人不无担忧地说,中美两头大象不能“通过一根吸管看对方”。要避免这种以“吸管”看对方的狭隘视角,就要不断扩大两国民间交往的广度与深度。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弗吉尼亚大学、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等众多美国学校师生纷纷来华学习交流,在北京游故宫、在成都看熊猫、在深圳看红树林……随着孩子们“愿望清单”上的项目一一被打卡,很多中国同龄人被添加到“好友列表”,一个更加完整而可亲的中国就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印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美关系续写佳话的生机活力与无限可能。如今,“霉霉”在中国拥有大批粉丝,《黑神话:悟空》也在美国征服众多玩家,互联网上的年轻人正在趋向生活方式的“全球化”,他们是中美两国未来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的希望。

中美关系在过去虽然经历跌宕,但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愿望没有变,这正是基于对中美关系历史的洞察,以及对中美关系大势的把握。如今美国公民赴华签证手续更加高效便捷,“5年5万”倡议提出一年多以来,已有1.4万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创下不少人乘飞机、出国门、去中国等人生中的第一次。我们也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高科技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少设障碍、少搞“寒蝉效应”,为两国民间交往搭建更多桥梁、铺设更多道路、提供更多便利。中美民间交流的热度需要双方共同呵护,两国政府都有责任建立和完善民间交流的长效机制,令这股中美关系的源头活水保持清澈和丰盈。 

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拜登上个月在利马举行会晤时强调,“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这是中国对美外交“四个没有变”中的重要一条,不会随着美国国内政治或中美间一些待解决的议题而受到影响。一个事实是,中美之间的合作需求是旺盛的,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让双方的发展成为彼此的助力,是中美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件事,中美能够造福两国、惠及世界。探寻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是一个时代课题,中方愿意积极主动地答题,希望美方能够一起为这道课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