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街道: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街道样本”

环球网2025-01-13 14:46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迎来了行政区划变更一周年“生日”。一年来,这个年轻的南沙“活力中心”,明确定位、细化分工,将“首善之街,活力中心”八字贯穿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把最优质的资源转化为最强劲的动能,在招商引资、绿美南沙、城市更新、便民服务、青年发展等领域“拼”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为南沙区人口最密集、配套最成熟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南沙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一历史机遇,牢牢扛起“镇街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这一重担,积极推动楼宇经济创新发展,将辖区79幢、140万平方米的楼宇打造成特色鲜明、动能十足的产业集聚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空中聚宝盆”。街道有着近13万家市场主体,占全区总量的五成。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48家,占全区四成,规上工业产值在区内排名第二,服务业、建筑业、批零业、住餐业经济指标区内排名第一。2024年12月24日,“广州独角兽榜单”正式发布,南沙街道入榜企业共9家,占南沙区总入榜企业的三分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南沙街道实现产值3306.12亿。

以44.97平方公里的面积以及约35万人的管理服务人口,“打下”南沙产业“半壁江山”,优质服务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是一大秘诀。为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南沙街道坚持“依法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无事不扰”原则,去年来累计走访108家规上重点企业超200次。2024年4月18日,南沙街道正式启用南沙区首个镇街级实体化运作的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细化企业服务工作,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中心+经济网格”服务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解难,为企业提供从入驻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不断增强企业对南沙的信心和归属感。2024年以来,依托各大阵地,南沙街道共洽谈对接项目线索超500条,已落地项目677个,另有在谈重点储备项目31个,预计项目落地后新增产值175亿元,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优环境“赢商”、培沃土“兴商”,各类企业也被南沙街道优越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吸引,在此落地生根。

在2024年7月1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展示了一条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丝巾,引发广泛关注。制作丝巾所用的塑料制品,正是来自南沙街道坦头村红树林开展的公益净滩行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南沙街道的不懈追求。2024年南沙街道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成功举办了17场植树活动,新增绿地面积18.6亩,乡村绿化面积133.32亩。绿地是居民“推窗见绿”的“养眼包”,河涌是居民亲近自然的“绿丝带”。2024年,南沙街道累计完成3条河涌改造项目,累计建成森林步道3.81公里。其中,牛孖涌“一河两岸”提升项目不仅综合整治了长年不达标的河道,还配套了南沙街道首条以“健康”为主题的步道,全长约2000米,沿途设有一系列运动主题景观小品与彩绘点,打造居民身边的“小美好”。

2024年,南沙街道累计完成了5条道路的提质改造工程,一步步打通堵塞的“毛细血管”,用一次次“微改造”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电动自行车示范停放点及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也正式投入使用,为奔波于商圈内外的新业态劳动者送上了最温情的关怀。

去年来,南沙街道还累计增加非机动车位1159个,并在15个商圈小区新增充电口1509个,充电停车位1480个,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有效满足了辖内非机动车位与充电口高速增长的需求。而原本不起眼的城市“边角料”,也在南沙街道的巧思之下,转变为一个个口袋公园与街角公园。

南沙街道着重关注社区内的“一老一少”群体,竭尽全力保障“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打通“善治”之道的最后一公里,彰显“首善之街”对老幼群体的人文关怀。2004年南沙街道持续发展建设长者饭堂,累计建设17个村(社区)长者饭堂及4个分餐点,已为12.5万人次提供就餐服务,为4.3万人次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整合成立了4大幼儿园,涵盖10大园区,并建成7个社区托育点,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同时还精心打造图书馆少儿分馆,提供少年儿童专属阅览区域。

有机遇、有生态、有品质、有关怀的南沙街道,正在吸引着更多青年群体。南沙街道围绕蕉门河“一河两岸”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街区,构建了“乐游、乐学、乐业、乐创、乐居”全方位青年服务体系;揭牌首个“粤港澳青年服务驿站”,配备青年发展型城市会客厅、路演空间及书吧、水吧等功能分区,并配备专人运营团队负责街区载体与青年团体的服务对接,为青年提供青年夜校、技能拓展、消费优惠、场地预约、优惠公寓、交友联系等对接服务。

身处蕉门河畔,南沙街道深知眼光长远、规划合理、工作扎实,方能守住“半壁江山”,开拓新局。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