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TikTok事件是美国营商环境的测温计

环球时报2025-01-21 00:51

当地时间18日晚上,TikTok停止了对美国用户的服务,谷歌和苹果也将其从应用商店中下架,原因众所周知——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该公司施行“不卖就封”禁令。然而不到半天,TikTok在19日上午恢复了部分基础功能,并且在发表的声明中感谢特朗普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做出了必要的澄清和保证”。

一夜之间,这个深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短视频分享平台经历了“极限反转”,不少美国网友对这次失而复得非常高兴,从软件关闭前用户发布的大量感人告别视频,到部分用户集体涌向“小红书”,再到软件恢复服务后大家纷纷录制庆祝视频,对TikTok“泛安全化”的政治操弄,带来的不仅是美国民众的心情起伏,一些以此为生的人更是经历“切肤之痛”。美联社援引专家的话称,通过突然关闭服务,TikTok证明了禁令在其用户中是多么不受欢迎。

丘吉尔曾说过:“你总是可以指望美国人做正确的事,只是要在他们尝试过其他一切办法之后”。在美国国内,对TikTok问题争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从所谓“国家安全”问题悄悄变成了“如何体面地让TikTok留下来”。

如何做到特朗普所说的“拯救 TikTok”,会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复杂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TikTok禁令顶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帽子在行政和法律层面一路畅行的同时,美国从民间到行业的反对声音就一直存在,毕竟这个平台联结着1.7亿美国用户和700多万家依靠互联网而得以发展的企业,以及上下游数量庞大的服务提供商。如果看看整个事情的发展脉络,不难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国一些人给TikTok做的局,让自己变成了“局内人”。

TikTok的遭遇不是孤例,而是美国市场环境的某种缩影,类似的事情仍在不断发生。从早前阿尔斯通的遭遇,到最近的日铁与美铁合并被否,美国国内“泛安全化”对其他国家企业带来的干涉和打压,正在增加各国市场主体对美国的担忧,也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TikTok的最终结局将是一个明确信号,或者说是个测温计,从中世人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是愿意在正常的商业条款下来解决,还是用“国家安全”这顶帽子把商业公司压垮。

一段时间以来,“泛安全化”的思维在美国很流行。在这种思维下,美国一些人为了追求“绝对安全”,不断泛化国家安全议题,将经贸、科技、人文等非安全领域的问题政治化、武器化,这种做法已经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损害,也反噬美国国内的利益。如果这种现状能够得到纠正,其给美国带来的正向刺激将会是巨大的。

1月20日是美国新政府上任的日子,除了TikTok这个具体议题,国际社会也密切关注这一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美国国内营商环境如何变化等问题。淡化“泛安全化”操作对正常商业运行的干扰,为各国市场主体在美国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环境,这不仅对美国有好处,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