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在大家踏上回家团圆之路时,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逆向而行,奔赴工作岗位,在工作间隙与来访的家人团聚。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了位于广东阳江的核电基地,基地内张灯结彩,充满喜庆的氛围。
今年,阳江核电基地里,人要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不过,大家不是来过年的,而是来参加大修作业的,这是核电站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时候。不同于我们印象中,“坏了”才会开展的检修工作,核电站的大修是按计划停堆更换燃料。
这期间,核电机组会停止运行,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类似于汽车的定期保养。为了不影响全年的发电任务,核电站往往会选择在用电量相对较低的春节期间进行大修。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董东升,董东升今年41岁,在核电站工作今年已经22年了。今年春节期间,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和2号机组同时开展大修,为了高质量完成大修任务,大修计划的制定会非常详尽、紧凑。
中广核阳江核电公司管阀检修工程师 董东升:这个票就是我们的开工凭证,开工到结束期限是多少天,会在这里面体现,所以我们就严格按照计划和期限严格执行工作。在规定时间没检修完,可能会导致后面整个的其他的设备都没法开展。压力还是很大的。
老董负责的是核电站管道和阀门的检修,今天,他们的工作是对一个阀门进行研磨修理,这个位置在核岛的最深处,在获得允许之后,我们和他一起进入了核岛的内部。
进入核岛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佩戴辐射计量仪,所有的衣服鞋帽也都要进行更换。
中广核阳江核电公司管阀检修工程师 董东升:我们现在就完成基本防护服的穿着。控制区里边没有洗手间的,大家如果说需要上洗手间,要提前出控制区。
董东升告诉我们,为了避免进出控制区浪费时间,他们往往提前一两个小时就不喝水了,争取一次把活干完。核岛内部有上万台套的设备,穿行其中,就好像进入了迷宫。
中广核阳江核电公司管阀检修工程师 董东升:这个区域就是我们5号机和6号机的公共区域,如果没有这些标识的话,很容易不知道到底现在是5号机还是6号机,因为两边是对称的。
老董告诉我们,每台核电机组的管道长度超过280公里,阀门有两万多个,小的指甲盖大小,大的几个人都抱不住。
大修开始后,他们在常规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核级闸阀密封面上有轻微划痕,今天,就要对它的密封面进行研磨修复。这是老董的拿手绝活,由于核电站的特殊性,研磨的工作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老董手动研磨的精度能达到微米级,去年还得了全国技能比赛的一等奖。
老董今天的工作地点就在这个狭小的粉色区域,这是核电站控制区里的控制区,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并且考核通过后才能进入作业。
作业开始之后,记者看到,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两个一米八几的大个,需要全程蹲着来完成作业,这对于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董告诉我们,今天研磨的这个阀门,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相对容易。
就在老董工作的同时,大修指挥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这个春节反向过节的核电家属们。今年春节重叠大修中,2200名家属留守基地过年。在监控屏幕前,孩子在找爸爸,妻子在找丈夫,老人在找孩子。
老董的妻子和孩子,也在屏幕前找到了老董的身影,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老董的工作状态。
董东升的妻子 焦彦霞:真的是第一次,才知道他原来工作的性质是这样的。
中午12点,老董的工作结束了,一走出核电站,就见到了迎接他的家人。
董东升的妻子 焦彦霞:今天带我们参观了,看到了平时都看不到的你,这是儿子送给你的。
董东升的儿子 董晨光:老爸,谢谢您为我们这个小家所做出的努力,您就是我和妈妈心目中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将来想做像您一样的工作,为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爸爸辛苦了。
董东升的妻子 焦彦霞:以前我不理解,但是今天我看到你在那个里面穿成那个样子,一下子我就绷不住了,我觉得你是最辛苦的,为了这个家,我把我们的小家照顾好就好了。
今年春节期间,中广核广东阳江、福建宁德、广西防城港、辽宁红沿河四个核电基地五台机组大修,数万人坚守在一线岗位,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00:42
防护服下凝结的不仅是汗水,更是像董东升这样的核电人毫厘必争的执着。老董22年如一日,手动研磨阀门的精度达到微米级。当妻子、孩子透过监控第一次看见丈夫蜷缩在狭小隔间的工作状态时,泪水冲开了理解的门。
那些提前两小时不喝水的工作习惯、迷宫般的管道阀门、反向团圆的数千个家庭,都在诉说同一份坚守。保障核电安全,平凡的坚守中满是动人力量。向每一位在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崔霞 李宁 陶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