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指挥中心,新年好!‘长江三峡1’号准备开航上行,向您报告!”
“新年好!‘长江三峡1’号,可以出航,注意安全,保持联系。”
1月30日,蛇年大年初二,湖北宜昌两坝一峡游轮开启新年首航。全球载电量最大、智能化最先进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如约出动,载着游客逆流而上领略壮美三峡。
在“长江三峡1”号的驾驶室里,电波的这头和那头紧紧相连。在一声声来自长江的呼叫里,“新年好”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8时50分,“长江三峡1”号从宜昌港解缆开船。不同于传统动力游轮,在这艘船上,出发显得有些平静。
已经有30多年驾龄的船长陈国海告诉记者,在这艘纯电动游轮上,他改掉了以前大嗓门的“老毛病”。“以前下了船,说话声音大,别人还以为我脾气不好,其实是在船上待久了。柴油机船上噪音大,交流基本靠喊,尤其是轮机部,得戴着隔音耳塞上班。”陈国海说。
在陈国海的记忆里,祖父那一辈在峡江穿行时,靠的是摇橹、称篙;自己在柴油机船舶上执行任务,速度虽快,身上却“总是散不去油味”;而现在,在“长江三峡1”号上,闻不着呛鼻的柴油味、听不见轰鸣的发动机声,也看不到缭绕的黑烟。
“长江三峡1”号载电量7500千瓦时,相当于100辆以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总和,续航可达10小时,与传统船舶相比,有效降低了航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10时30分,船过西陵峡石牌河段,两岸山峦绵延,碧波荡漾。张龙雨又遇见了那些常常见面,却不能言语的“老朋友”。在长江两岸,常常会出现一些岸标。仔细观察,北岸的岸标呈黑白相间,南岸的岸标则是红白相间。
别看它们长得相似,但都有自己的专属名字。它们的名字都牢牢刻在张龙雨的心里。张龙雨是“长江三峡1”号的大副,“90后”的他也是最早入驻这艘船的船员之一,这是他与“长江三峡1”号共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你看,这里北边的岸标叫三游洞,南边的岸标叫巷子口。”张龙雨说,这是航道上的路标,两船沟通时,若无法报上对方的船名,只要报上这些“老朋友”的名字,双方很快就能建立联系。
一般内河船舶采用两台主机推进系统,最大舵角只有35°,而在这艘船上,角度限制不复存在。“长江三峡1”号配备3台360°全回转舵桨系统和一台侧推,可轻松实现原地掉头和横向平移。
12时5分,剩余电量73.55%的“长江三峡1”号准备靠泊三斗坪码头,游客们开始躁动起来,期待下船一睹三峡大坝的雄伟风采。
2个小时后,来自“长江三峡1”号的新春呼叫继续回响在长江的青绿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