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世界意义

环球时报2025-04-15 00:40

当地时间4月14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并于当天下午在越共中央驻地同苏林举行会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年内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首访周边国家,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越通社称,此访是两党两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政治外交活动,对越中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两国领导人就两党两国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擘画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蓝图。在会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举措,包括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会谈后,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越双方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涵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文化和体育、民生、人力资源开发、媒体等领域。

此次访问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作为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中越正站在一个双边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近年来,双边关系不断取得进展,既基于共同理想信念和发展诉求的战略协作,也体现在双方积极谋求在经济、基础设施、产业链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现实需求之中。“中国愿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在中越互动中是高度具象化的。

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越关系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从合作打击跨境犯罪、“3+3”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到两国铁路互联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设有序推进,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中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趋紧密,再到“一日游两国”成为现实,两国民众越走越亲……中越两国作为域内重要国家,高层互动与深层次合作的成果无疑将为其他国家构建跨国基础设施网络和区域经济合作树立标杆,形成了一个多元共赢、互利合作的良性互动圈。

周边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越南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越南也始终将发展对华关系视为越南外交政策的一贯主张和头等优先。中越关系的深远意义超越了双边范畴。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与共的真诚与善意,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这既是中国实践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结果,又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周边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保持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积极信号,也契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亚洲是全球合作发展的高地,正站在实现整体振兴新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比重达48.1%,且预计会继续上升。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对亚洲发展繁荣的贡献远不止于经济层面。中方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提出了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的共同愿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等,这些价值理念的贡献受到周边国家的广泛认可,对实现亚洲现代化至关重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世界意义。中国和越南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亚洲应对挑战更需携手并进,以深化合作、团结协作的方式,携手捍卫地区共同发展良好局面,向世界展示“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这一深刻道理。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