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在下一代锂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受热时会自动收缩,这种特性竟能帮助老化的电池恢复电压,让旧电池“返老还童”。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该材料的工作机制,更为研发更耐用、可自我修复的下一代锂电池提供了全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要解决电动汽车、电动航空器的“续航焦虑”,就必须发展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技术。科学家们盯上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用它做成的电池,储电能力能比现有电池提升30%,就像把油箱容量直接扩大30%,加上锰元素比钴镍便宜,所以这种材料堪称既强又实惠的“六边形战士”。
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作为一种氧活性正极材料,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经过多次充放电后,富锂锰基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下降,出现老化现象。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揭示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有趣性质:它在受热时反而收缩。适当加热,就能让该材料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更稳定、能量更低的有序结构,导致电池体积缩小,从而表现出“遇热收缩”的特性。“基于此,我们找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电化学手段让老化的富锂锰基电池实现‘逆生长’。”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兆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