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俄要坚持世代友好,做百炼成钢的真朋友;要坚持互利共赢,做彼此成就的好伙伴;要坚持公平正义,做国际秩序的捍卫者;要坚持和衷共济,做全球治理的引领者。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从全球战略稳定、生物安全、数字经济到电影合作等广泛领域,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这是两位领导人今年以来的第三次接触,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0年再次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庆典活动。新时代以来,元首外交引领两国关系高水平运行并不断提质升级,中俄关系的时代价值愈加凸显。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正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不仅将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广维度迈进,更肩负着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的当下,中俄两国以战略定力和历史担当,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长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鲜明特征。过去10年,是国际形势大动荡大变革的10年,也是中俄关系大发展大跨越的10年。中俄两国都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都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基于共同利益和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构成了中俄关系强大的内生动力。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2024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接近25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现阶段双方在科技创新、汽车生产、跨境电商、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中俄名校10+10联合培养优秀人才计划”“中俄联合科教中心建设计划”等密切的民间往来和人文交流,日益加深着两国人民的友谊。如今两国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任何用“外部压力”或“短期利益”来解读中俄关系的说法都是狭隘和别有用心的。
中俄关系发展的逻辑非常清晰。它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也肩负着两个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代担当。两国树立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同时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二战结束80年后的今天,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在个别国家热衷于拉帮结派、挑动对抗的背景下,不因外部压力而动摇、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中俄关系显得尤为珍贵。中俄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互相支持,团结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独立自主、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成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重要基石。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持续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传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应有之义,是双方彼此成就、促进各自发展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时代呼唤”。习近平主席的深刻论断,揭示了中俄关系的时代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俄关系高度、维度、韧度的不断提升,必将为世界和平和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全球发展繁荣提供更强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