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部分领域价格呈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降转涨,核心CPI涨幅稳定。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1%,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2个百分点。
CPI环比上涨主要受食品、出行服务等价格回升带动。从食品看,部分地区进入海洋休渔期,海水鱼价格有所上涨;部分水果刚刚上市,供给较少,影响薯类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有所下降,降幅均小于季节性。4月份,气候转暖,居民出行需求逐渐恢复,叠加假期等因素,共同带动服务价格明显回升。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等出行服务价格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
从同比看,CPI同比略有下降,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4月份,能源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扩大,其中汽油价格下降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4%,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1个百分点。专家表示,今年以来,物价运行总体稳定。尤其是更能反映宏观经济态势的核心CPI稳中向好,体现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持续改善。服务价格涨幅好于商品,表明服务消费更具韧性和潜力,同时也反映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见效,消费和投资动能不断增强,将进一步夯实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提到,一季度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金融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商务部:2024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创新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持续增长,2024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8%。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7.4%,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此外,互联互通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加速发展,中东欧国家成为班列重要通道和目的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直航航线总数超过30条。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推动数字和绿色投资合作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与中东欧各国共同挖掘数字、绿色、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投资合作机遇,继续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赴中东欧地区投资。
发布会上还介绍,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展区面积和展商数量均创新高。除了14个中东欧国家展商参展外,英国、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展商也踊跃参展。
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4%
5月9日上午,海关总署发布了前4个月外贸数据。4月当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的规模创造了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达到2.4%。
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4月份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展现出较强韧性。
企业一笔一笔的订单,最终汇聚成国家外贸增长的数据曲线。在江苏,一家智能家居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智能真空保鲜盒正以每分钟100个的速度高效下线,这批产品将发往东盟国家市场。
前4个月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4%
我国外贸出口的底气来自于高技术产品的强势增长。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正在加速出海,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的18.1%。海洋装备是“中国制造”的“大块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分布着50多家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企业,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正在从“建大船”向“建强链”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持续发挥外贸稳增长主力军作用
我国外贸强劲的动能发端于稳增长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前4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9%,拉动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广东东莞这家科技企业,一台全向型移动机器人展示了包括定位、导航、移动、避障等在内的基础功能,只要在机器人的底盘上进一步部署机械臂、传感器等设备,就可以满足小到衣物折叠等家庭场景、大至产线流水线作业等在内的更多智能化、个性化需求。
我国外贸增长的潜力还来源于越来越广阔的“朋友圈”。前4个月,我国对周边国家进出口5.1万亿元,增长5.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