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先生在辽宁大连西山水库发现一群体型较大、通体黝黑的无鳞怪鱼,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原产非洲的埃及塘鲺,推测为人为放生所致。这种鱼类适应力极强,会掠夺本土物种资源,破坏水域生态平衡。
西山水库惊现成群“超大怪鱼”
近日,王先生来到西山水库散步。正当他沿着岸边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时,突然被水中一群游动的黑影吸引了注意力。
“水面上哗啦啦的,我仔细一看,竟然是一群从没见过的大鱼!”王先生回忆,当时这些鱼成群结队地游动,数量至少有六七条,其中最大的一条体长近一米,在阳光下泛着黝黑的光泽。
王先生对大连各大水域的鱼类比较了解,但眼前这些鱼却让他感到陌生:“全身漆黑,游得特别快,最奇怪的是身上竟然没有鳞片。”他设法捕获了一条,这条鱼体长超过50厘米,重达五六斤,鱼身光滑无鳞,嘴边还长着多根“胡子”。
专家确认系外来物种埃及塘鲺
王先生在水库发现的究竟是什么鱼?大连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宏龙在仔细分析王先生提供的影像资料后确认,该鱼种为革胡子鲶。
革胡子鲶,也称埃及塘鲺,原产于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内陆水域,属热带、亚热带鱼类。埃及塘鲺不仅会与同生态位的本土物种竞争,还会大量捕食各类水生生物,消耗自然生物资源。它们离水不易死亡,甚至在原产地能像攀鲈一样,从干枯的水塘迁徙到另外的水体。
李宏龙分析,王先生在西山水库发现的埃及塘鲺应该是有人放生的,而通常情况下,埃及塘鲺最适水温为25℃~30℃,尽管其适应性强,甚至可以在7℃~38℃的温度范围内生存,但是在大连地区难以自然越冬。
国内有人放生埃及塘鲺被追责
记者调查发现,此前国内有人购买埃及塘鲺放生,最终被追责。江苏常州的徐女士擅自将2.5万斤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的埃及塘鲺放生到长荡湖。
2023年2月3日,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审理这起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当庭宣判:依法判处徐女士承担因其非法投放外来物种革胡子鲶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服务功能损失、事务性费用以及惩罚性赔偿共计5.8万元,鱼贩子刘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放生外来物种造成严重后果或担刑责
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介绍,近年来大连市经常发生胡乱放生的情况。胡乱放生除了有导致放生物死亡的风险,放生外来物种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如果胡乱放生造成严重生态后果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