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拉命运共同体彰显全球南方的勃勃生机

环球时报2025-05-14 00:06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5月13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前来参会的不仅有拉共体各成员国的外长和代表,更有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佩特罗、巴西总统卢拉和智利总统博里奇及其亲率的庞大代表团。《纽约时报》援引专家解读称,众多拉美国家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会议,充分表明它们“期待与中国站在一起”。

“中拉论坛已经从一棵稚嫩幼苗长成挺拔大树,我感到十分欣慰”。习近平主席的这句比喻,生动描绘了中拉论坛这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次部长级会议主题为“共商发展振兴 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间已形成命运共同体,也凸显了百年变局下发展中国家携手谋发展、促团结的强烈意愿。会议通过了《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展现中拉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方面的坚定决心。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16世纪“中国之船”满载友谊穿梭于太平洋两岸,到今天中拉合作成为协调推进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典范,跨越山海的握手始终在续写命运与共的佳话。中国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拉关系。习近平主席先后6次访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双多边场合同地区国家领导人密集互动,亲自擘画中拉关系发展蓝图,引领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阶段,赋予中拉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在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之际举办本次会议,中拉谈的是发展振兴、谋的是公平正义,向全世界发出了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清晰信号。

中拉合作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需要,更具时代价值。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平等相待的底色越发鲜明。中方始终坚定支持拉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拉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外部干涉,拉美和加勒比建交国则在一个中国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中方持续支持。2024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是本世纪初的40多倍。中国已与超过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哥伦比亚在会议召开期间确认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钱凯港到凤凰工业园,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前沿领域,中拉合作不断拓展,互利共赢为中拉合作提供强大动力。

开放包容是中拉合作的胸怀品格。在国际上,中拉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好伙伴。中拉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自由贸易等议题上发出共同呼声,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平。中拉合作的根本追求是造福人民。从鲁班工坊、一个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到减贫技术人才的培训,从“汉语桥”、中拉优秀电视剧交流到中拉国宝“跨洋对话”,人文交流让中拉合作之树日益枝繁叶茂……中拉用务实合作证明,拉美不是谁家的“后院”,也不是大国博弈的“零和战场”,而是发展的前沿、合作共赢的热土。只要全球南方国家凝聚共识、共商发展、携手合作、共享成果,一样可以走出通向繁荣的康庄大道。

正如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的:“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展振兴是我们的天然权利,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在全球充满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当下,中拉合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南南合作增添信心,也为践行多边主义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点。中拉携手栽种的这棵“友谊之树”,深深扎根于共同发展的沃土,为世界撑起开放合作的绿荫。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