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多家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加力布局海外市场,加大投入组建远洋运输船队,将运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于进军国际市场的自主车企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的船队规模怎么样?
运力自主可控 多家车企组建远洋船队
5月15日,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这艘由上汽集团自主打造的9500车位滚装船正式交付使用并首航欧洲。这艘被命名为“安吉安盛”的滚装船是目前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之一,最高航行速度可达19节。
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 庄菁雄:后续还有7艘超大型的汽车运输船投入使用。整车远洋运输航线将遍布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目的地将达到100多个。
不仅是上汽,今年4月下旬,装载量同样超过9000车位的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在江苏交付,随后开启驶往巴西的航程。据了解,比亚迪已有4艘远洋汽车运输船下水运营。
比亚迪对公事业部海运运营科 高晓琳: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滚装船向海外运载超25000台新能源汽车。下一艘9200车位级运输船“西安号”也即将于年中交付,预计今年比亚迪8艘滚装船将全部投入运营。
今年1月21日,奇瑞的首条远洋汽车运输船首航欧洲,第二艘汽车运输船将在今年6月份下水,第三艘正在加紧建造。广汽则联合招商轮船共建滚装运输公司,确保整车出海的仓位稳定,并发布了“欧洲攻略”,计划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实现“制造-运输-服务”全链条本地化覆盖。
自主航运降低成本 完善全球化供应链
多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不约而同组建各自的远洋运输船队,既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又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当前,“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多数中国车企的共识。但长期以来,汽车海运市场由日韩企业主导,高昂的租船费用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加之有时出现的船期延误、舱位紧张等压力,大幅压缩了中国车企的收益空间。
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 庄菁雄:上汽安吉物流投入了100亿元人民币,建造了12艘7600车位以上的超大型远洋运输船,有了船队的投入,整车单车的运输成本将降低10%。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现有的国际航运资源难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汽车出口需求。但利好的是,中国造船业连续15年全球市场第一,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与充足产能。因此,众多车企开始积极争取远洋航运的主动权,既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又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柳燕: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不仅有效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更进一步打破国际航运垄断,掌握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让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出去”。
新闻链接:“海上停车库”——汽车运输船
在汽车出口物流链中,汽车运输船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这些海上庞然大物是如何为汽车保驾护航的呢?
汽车运输船外形高大,有多层甲板,车辆无需额外装卸设备,就能通过跳板轻松地驶入船舱并停放妥当,是目前全球跨洋整车运输最主流、最常规的运输装备。
我国自主建造的新一代汽车运输船在先进性与环保性上不断突破创新。上汽“安吉安盛”轮采用甲醇预留的前瞻性技术方案。比亚迪“深圳号”则是搭载LNG双燃料动力系统,较传统重油船减少23%碳排放的同时,依靠自研的光伏储能系统等新技术,可以实现装卸货阶段零碳排放。
全链条协同发展 中国汽车“出海”加速升级
从单船运力的突破到行业航运体系的构建,中国汽车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正在加速释放。如今,中国汽车不仅在航运物流领域掌握了主动权,更凭借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等多重优势,加速“出海”。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份,我国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的跨越式增长,源于技术、供应链、物流等多维度的协同突破。
在技术端,高安全性电池系统、智能交互生态与车联网技术迭代升级,构筑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端,覆盖核心部件、智能驾驶软硬件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全球车企提供可靠支撑;
在物流端,自主航运网络搭建与运力资源高效整合,大幅压缩国际运输周期,降低综合成本。
日前,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的2025年新一轮“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这次专项行动首次聚焦汽车出海,展现中国汽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全方位投入和对全球产业发展的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柳燕: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了产业韧性,航运体系升级则打通了全球化“最后一公里”。全链条优势叠加,让中国汽车很好地实现了“走出去”。下一步中国汽车品牌的重点,是更好地“走进去”,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的跃升。
(总台央视记者 罗宏进 白廷俊 武文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