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归来之路|为让帛书回家 从个人到国家付出了哪些努力?

央视网2025-05-18 07:48

央视网消息:如此珍贵的帛书是怎么流失到海外的?为了让帛书回家,从个人到国家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国之瑰宝 几经辗转流失海外79载

抗日战争时期,子弹库帛书出土后几经辗转,被当时的古董商蔡季襄收购。依据蔡季襄的回忆档案,1946年6月,受美国情报机关派遣入华的美国人柯强,以拍摄帛书红外线照片为由,托人将帛书带至美国。此后,帛书第一卷被借存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而二、三卷曾借存在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1964年帛书第一卷借存到期,柯强将其售出,1966年被美国的赛克勒医生购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 :(柯强)他把帛书二三(卷)给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但是这个捐献是叫作“匿名捐献”,有一个条件,无论是研究也好,展出也好,都不要说这是柯强收藏的,他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名字。

买下帛书第一卷的赛克勒医生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艺术品收藏家。

李零 :买下这个文物,塞克勒医生做了调查,清楚这件文物是来路不正的,他也认识到这件东西很重要,所以他多次提出这件东西要归还中国。

这是1987年赛克勒医生捐建的赛克勒美术馆开馆时,《画室(国际)》杂志发行的增刊,有两篇文章均提及赛克勒医生“一定要把帛书送归中国”的遗愿。北京大学有一座以赛克勒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也和帛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零 :赛克勒医生计划这个博物馆开幕的时候,他就给大家一个惊喜,就把帛书还回我们北京大学。但是可惜的是,房子盖好了以后,他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个帛书又没能回来,又失之交臂。

1987年赛克勒医生去世后,帛书第一卷最终归赛克勒基金会持有。柯强所谓匿名“捐赠”的帛书第二、三卷,为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也就是现在的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持有。

历史流失文物追索 虽难不辍

今年77岁的李零教授,研究子弹库帛书已有45年。1990年,李零在美研修期间得以第一次见到子弹库帛书,此后还参与了帛书残片的揭剥,并与来自多国的热心学者一起,多次往返中美两地,对帛书展开溯源调查。帛书如何被盗出土、如何被带至美国,以及在美国多地如何流转,证据链终于闭合。

李零 :以我个人之力,也不可能做这样的帛书追索工作,感谢他们所有这些热心学者帮助我们做成这一件事情。

2022年转机出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所属的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

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以及中美两国间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最终同意将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退出馆藏并返还我国。

国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主任朱晔 :子弹库帛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推进第二卷第三卷回归的过程当中,也在同时稳步地推进第一卷“四时令”的回归,第二卷第三卷已经回来了,第一卷回家的路应该不会太漫长。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