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新向好背后:透过数据看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显效

央视网2025-05-21 10:58

央视网消息:记者5月20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多项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内需空间不断拓展,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从投资看,1—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7个,总投资5737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农林水利、高技术等领域,有效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在“两新”政策带动下,截至5月5日,汽车、家电、数码产品销售额约8300亿元。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财政部尽快完成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下达后续资金额度,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我国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从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金融支持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再投资。

今年"两重"项目清单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

2024年以来,我国“两重”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今年将力争在6月底前下达完毕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这些“两重”项目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支持人口集中流入重点城市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在常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超14万公里,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小型灌排渠道超过1000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超过2700万处,支持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近4000万亩。

下一步,将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同时持续推进“软建设”措施,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确保“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

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推出

在5月20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将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推出。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持续显效。在拉动投资增长方面,1—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5%。与“两新”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技改、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9%、13.4%、8.2%、5.1%、2.7%。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财政部尽快完成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下达后续资金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明确审核兑付时限,落实资金预拨制度,提升消费者体验,缓解经营主体垫资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强化政策储备,及时跟踪评估各项工作进展,深入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按程序报批后对外推出。

存贷款利率同步下降 专家: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5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0%和3.5%。同日,主要银行也优化了存款挂牌利率。专家表示,LPR下降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而存款挂牌利率下降也为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贷款利率定价主要参考基准,此次下降将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信贷需求,促进企业投资。与此同时,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有利于减轻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促进消费。专家表示,今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下降,叠加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存量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有利于增强消费能力,支持扩大内需。

同日,主要银行也优化了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05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利率下降0.15—0.2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此次存款利率下降主要是银行基于市场利率走势、存款供求关系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负债成本的下降是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基础,适度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为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支持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争取更大空间。专家称,合理的净息差水平既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根基。适度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银行保持相对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也有利于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维护市场竞争公平秩序,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提高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6%

财政部5月20日公布,今年1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其中4月税收收入增长1.9%,月度增幅由负转正。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收入4月份增长1.6%,今年以来首月实现正增长;地方收入增长2.2%,增幅与一季度持平。

从税收收入来看,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幅、支撑作用持续凸显,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3.2%、6.8%。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文旅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8.6%;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7%。

同时,财政支出持续增长,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852亿元,同比增长8.5%;教育支出14481亿元,增长7.4%;卫生健康支出7462亿元,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2953亿元,增长3.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10亿元,增长3.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52亿元,增长29.5%。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