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基础,在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城市“丛林”中,其实也有许多野生生物的身影。江苏南京集山水城林于一城,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今天在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正在进行着一场生物监测活动。
摸清家底 生物多样性监测持续开展
总台记者 秦睿迪: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的一处湿地,通过航拍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玄武湖公园都是被城市包裹起来的。作为“城市绿肺”,玄武湖公园有着丰富的植被、优质的生态系统,吸引了不少的生物物种。此刻,生态环境部门的团队正在进行例行的观测活动。
水中生长“白鹭树”
重要物种成监测对象
专业团队正在利用各类设备进行观测,他们所观察的地方,就是前方那一片树林,树林中停歇着很多白鹭。
白鹭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对于筑巢地的生态情况有着很高的要求。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一片区域整体上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非常不错的。
最新监测技术投用
生物多样性大摸底
除了这些大家比较熟知的观测方式,还有一项最新的技术在今年的观测中派上用场——空气DNA采集仪。在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胞碎片、微生物颗粒等,当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流动时,它们的DNA也会释放在空气中。
这个设备上有六个透明的管道,开关打开时,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会被高转速的气流吸入到这些管道中。样本采集后,研究人员经过分析,能掌握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多种生物现身
家门口“意外来客”增多
除了通过专业调查队伍进行调查,南京也有不少对生物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观测和记录。
上述画面就是南京的一位动物爱好者在家门口架设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她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发现了60种生物物种的身影。
物种愈加丰富
生物“朋友圈”越来越大
根据最新的统计,江苏省的生物物种数已经更新到了8842种,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在调查中,发现了中华虎凤蝶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现在,我们的生物“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和更多生物朋友们和谐共处在这片天地中。
地方立法 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天(5月22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下简称《条例》),江苏也成为全国继云南、山东后,第三个以地方立法形式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省份。
《条例》围绕江苏省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保障监督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根据《条例》,江苏将推动形成全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全面获取全省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据了解,江苏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省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于今年底建成20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 吴军:这些观测站的建设为后续持续观测我们区域的重点生物,包括科研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条例》还明确指出,对可能造成重要生态系统破坏、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生境损害的建设项目审批时,除了依法开展环评,还应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评价。同时,明确列出了包括京杭大运河、里下河湖荡、宁镇山脉、入海河口等在内应当优先实施保护、修复的典型生态系统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