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农人”成“兴农人” “90后”返乡走出致富“振兴路”

央视网2025-05-22 15:37

央视网消息:在浙江宁波慈溪,有一名在葡萄园长大的“90后”新农人——邬凯波,他曾渴望走出葡萄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8年前,他回家接过父亲承包的葡萄园,8年来他反复钻研葡萄种植技术。现在,他经营的农场已成为浙江宁波慈溪市示范性青创农场。去年,他种植的葡萄还叩开澳大利亚市场的大门,首次踏上了异国土地。

上午,在邬凯波的葡萄种植园里,他正在和工人们为自家的阳光玫瑰葡萄疏果、施肥,等这批葡萄成熟后,他将挑选其中的精品运往澳洲。邬凯波指导修剪工作起来头头是道:“枝条顶端脑袋上的杈尽量都打干净,枝条这里重新再理一下,现在果子进入膨大期,每天要进行施肥,要观察膨大期的效果。”

在回到老家之前,邬凯波做过外贸公司文员,开过网约车,还在酒店后厨打过杂,但从未想过打理葡萄园。邬凯波坦言:“我觉得,我应该比父亲做得更好,或者在别的地方闯出一片天地来,当时是这么想的。”

2017年底,因父亲生病农场无人管理,邬凯波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承包的20亩地。当时,葡萄园里是父亲种了大半辈子的巨峰葡萄,一直能带来稳定收益。但邬凯波却想着替换老品种,种植当时市面上的高端品种——“阳光玫瑰”。但真的实操起来,他却发现困难重重。

邬凯波深知,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唯有求新求变方能在未来市场站稳脚跟。在当地街道办的帮助下,他四处搜寻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类种植培训活动,再回到地里实践。“农业可能5年才刚算入行,农业种植还是贵在坚持,在地里面进行实践,可能你学到的技术跟实践的方向效果又不一样,因为每块土地性质不一样,每个气候、小环境也不一样。”他说。当地街道相关部门对于邬凯波这类“新农人”有着相关服务机制,慈溪市坎墩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虞添琪称:“给他们搭建政府为主的扶持平台,或者提供相关的一些服务机制,通过优化服务以及各类帮扶政策,从技术层面、销售层面,以及各方面带动‘新农人’农产品产销的全链条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邬凯波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终于成功,亩产能达到2000公斤至2500公斤,面积也从20亩扩张到80亩,每年的经营收入达到了150万元左右,他还带动周边的一些农户一起改种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它的售价也越来越亲民。为了能够打开销路,邬凯波又产生了一个念头——让慈溪葡萄漂洋过海开辟国际市场。水果出口不容易,水果质量、农残检测都要符合相关要求,就连水果包装的细节也不一样。

去年10月,邬凯波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终于出现在了澳大利亚的超市货架上。初战告捷,他乘胜追击,继续奔波在各类国际水果展,与不少客商签订了合作协议。邬凯波笑着说:“今年,我想再拓展一下海外市场,带动周边农户往海外市场方向发展。”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