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虽然当前全球的经贸形势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但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数据显示,2025年4月,深圳市进出口规模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其中,民营企业的表现格外亮眼。深圳龙岗区的一家电助力自行车企业,从10平方米的创业小屋起步,如今已将“中国制造”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证了一条从“熬”到“闯”的坚实“出海”路。
电助力自行车 从十平米小屋骑向全球
这家企业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新生产车间明亮整洁,两位来自荷兰的客商正在认真观摩装配流程,他们并不是首次采购。
原来,两位荷兰客商是企业在欧洲的最大经销商之一,每年在荷兰的出货量6000—8000台。这次专程来深圳,除了补货,还想扩大合作,再多开几家线下经销店。
荷兰客商汤姆·范迪伦表示,他们不仅关注产品品质,还想考察他们的装配流程、员工待遇以及生产线的建设。因为这些因素至关重要,往往直接反映出产品的价值与品控水准。相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他认为这家公司的产品更为出色。从长远来看,这家公司不仅能持续生存,更将实现增长。
这份认可背后,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副总经理邬翔至今还记得创业之初的模样。
企业负责人邬翔介绍,2014年,创办初期非常简陋,当时办公室只有10平米左右。
那时的中国市场,电助力自行车还鲜有人知,但年轻的创始人却敏锐看到了短途绿色出行的趋势。靠质量和响应速度,企业逐步站稳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和产品同质化,让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出海”成为战略转折点。
然而,“出海”第一步就遭遇严峻挑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企业大量货物滞留港口,账面资金几乎见底。当时,美国对电动自行车加征的25%的关税,压得企业几乎“喘不过气”。
不仅没挣到钱,连成本都没收回来。但这次危机,却让企业下定决心不再依赖单一市场,而是全面布局全球。
邬翔介绍,他们在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布局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国家。
可不同的国家,法规标准、文化偏好和消费习惯都不一样,之前在美国受欢迎的产品,在其他国家未必适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到组装加工、物流运输,光筹备期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邬翔介绍,它在短期内是没有直接的产出,公司的利润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从长期来做考虑,硬扛着走过了那一段过渡期。
这款企业出口到欧洲的车型和我们认知中的电动自行车不一样。这款车的车把上没有油门,不会一转把就加油,这是因为这款车是专门针对欧洲的法规标准进行的设计。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是不允许电动车带油门的,电助力就是靠脚蹬子,只要一蹬马上就能感到强大的动力。
如今,企业已获得超100项核心专利技术,覆盖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整车结构等关键领域,出口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前4个月,销量同比增长70.4%。企业在欧美设立的8个海外仓,也大幅缩短了交付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半路出家的3D打印企业“出海”记
3D打印技术正在加速融入制造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甚至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个性化定制与创意实现的重要工具。在深圳,有一家“半路出家”的3D打印企业,几年前还在摸索转型方向,如今却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差异化的技术路径,成功突围海外市场。
走进位于深圳的一家3D打印设备企业,琳琅满目的展示品映入眼帘。从收纳蘑菇罐到桌椅、支架,都是员工用公司打印机亲手“打印”出来的作品。
企业负责人陈波介绍,如今的成绩离不开2017年的一次艰难的抉择。当时,企业面临转型关口,创始团队经过8个月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出口增长率可观的消费级3D打印机。
陈波介绍,他们切入做消费级3D打印机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精度更高,技术开发难度也更高的这种光固化的3D打印机作为他们市场的突破口。
2019年,第一批光固化打印机成功“出海”,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在海外“圈粉”,成为当年该类产品销量最好的机型。
陈波介绍,最先布局的是北美市场,然后延伸到了欧洲市场,再然后是扩展到了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市场。目前,已经布局全球超过差不多100多个国家地区。
为助力企业出口,深圳海关主动帮助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服务方案。
深圳海关所属观澜海关企业认证科科长程思介绍,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当地市场规则,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2025年1月份,企业开始自主报关,目前通关效率提升40%,预计全年可节省外包费用超百万元。
陈波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税摩擦,他们基本上克服了。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还跟他们联系,说愿意承担部分关税负担,让他们不要停止发货。这里潜藏着另外一个信息,就算他们涨价了,海外的很多客户也找不到替代品,可以来替代中国制造的产品。
他们的底气,来自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每2分钟就能组装一台3D打印机,单日最高产能接近12000台,从零部件到成品实现全程自主管控。如今,平均年龄27岁的千人团队,已拥有超过100项核心专利,涵盖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整机结构等关键领域。
她从卖水到掌舵 深圳民企如何走向全球?
在深圳,有这样一位女企业家,她叫袁兰兰。出身湖南湘西大山,6岁就靠挑水卖水贴补家用,在希望工程的支持下完成了学业。一路走来,如今已经是执掌3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领军者。她有怎样的创业历程?如何带领民营企业走向全球。
夜幕降临,在深圳一处试飞场地,一块巨型透明“飞天屏”正缓缓升空。这块刚刚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科技产品,就来自袁兰兰的企业。
这次试飞刚结束,一位在现场观看的外国客商就下了单。
伊拉克客商穆斯塔法表示,太棒了!这绝对是全新产品。他们非常清楚,通常所有中国科技企业都是最新技术的开拓者。作为一家伊拉克的营销公司,他此次专程前来寻找最前沿的营销及广告工具。企业为他展示了这款新产品,他对其非常满意,决定采购一批并推荐给他所有的本地及国际企业客户。
墨西哥客商埃米利奥表示,他从未见过如此卓越的产品,虽然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也拥有先进技术,但这款飞行器的尺寸规格、网状结构以及成像质量,完全属于另一个层级。如果他们能将其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应用于大型活动,这将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这块屏幕能飞上天清晰显示,袁兰兰带领团队尝试了378种材料配比,完成216次结构优化,最终从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仿生透光膜。“膜”就是她企业的核心所在。
从湘西挑水的女孩到深圳的企业掌舵人,袁兰兰的故事起点并不高。小时候家境贫寒,是希望工程资助她走出大山。
第一家公司创办时,没有品牌、没有设备、甚至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但袁兰兰靠着几乎全年无休的响应速度赢得了客户。
目前,袁兰兰一共创办了3家专精特新企业,掌握100多项核心专利,产品远销89个国家和地区。她表示,虽然国外市场门槛高、规则复杂,但她相信,只要产品优质、技术过硬、服务到位,就一定能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