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来频频出手打压科研界,令不少科研人员深感不安,并考虑离开美国。欧洲也从中看到了机会,欧盟委员会近期就承诺2025至2027年间投入5亿欧元,把欧洲变成“吸引科研人员的吸铁石”,欧洲各国政府和机构也纷纷出台吸引美科研人员的政策。
总台记者 朱曦莉:我所在的地方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这是一所具有将近200年历史的国际性大学。近期,美国政府削减科研经费、解雇科学家等一系列做法,也波及该校。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 扬·丹卡特:我们有两笔由美国政府此前提供的资助,但美国现任政府突然削减了这两笔资金。因为正如他们所说,这两笔资助不再符合其优先事项,这对我们大学造成了影响。当然,比起对美国高校的影响,对我们的影响要小得多。
总台记者 朱曦莉: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丹卡特告诉我们,科研项目被叫停让该校对美国科研人员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学校愿意张开双臂拥抱那些有意离开美国的科研人员。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 扬·丹卡特:我认为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整个科学界来说令人遗憾,并且正在危及科学的进步,同时我也更多将其视为一个机会。资助经费面临突然削减,这对整个科学界和人类都至关重要。这与其说是关乎我们的大学或我们的领域,不如说是关乎许多重要领域,例如气候研究、脱碳经济以及人工智能。
为了吸引美国科研人员迁到布鲁塞尔,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从大事到小情”采取了多维度措施,力求打造一个“温暖且有吸引力”的跨洋招贤平台。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 扬·丹卡特:我们设立了一些专项基金,我们相信目前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可能会对此有特别的兴趣,并愿意提出申请。我们还提供了19套公寓,可供希望来布鲁塞尔长期居住的科学家使用。我们已经开通了一个电子邮箱,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它了解更多信息。目前我们收到了100多封咨询邮件,主要来自美国。
总台记者 朱曦莉: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做法,并非个例。放眼整个欧洲,类似的“招贤令”正在同步上演。那么会有多少人会投奔而来呢?位于布鲁塞尔的知名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日前就分析指出,美国科研人员的教育背景可能成为他们未来选择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在美国顶级大学工作的博士后中,有7%到19%曾在欧洲获得学位。对于这些人来说,欧洲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因为他们与欧洲的科研网络已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联络。然而,要想真正吸引这些顶尖科研人才,欧洲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 扬·丹卡特:在欧洲,资金状况非常分散,研究的基本资金来自成员国,然后欧盟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层,欧洲应该通过加强协调来克服这种分散现象,成员国之间需要加强协调,欧盟也需要提供更多协调。
总台记者 朱曦莉:此外,收入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布鲁盖尔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加州大学顶级研究人员年薪可达50万美元,甚至超过100万美元,而欧洲顶级大学教授的年薪通常不超过7.5万欧元。如此巨大的薪资差距,可能会让许多科研人员“望而却步”。除了资金问题,欧洲还需在加速签证审批、减少行政障碍、优化科研生态系统、增加创新投资等方面进行投入,要想真正成为吸引科研人员的“磁铁”,恐怕很难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