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通“心”,近悦远来

人民日报高佶2025-05-26 09:56

通州,是一片有故事有味道的水土;

副中心,是一座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

来到通州,就是与历史、与传承相伴;

走近副中心,就是拥抱发展,走向未来。

千年古城通州,自古是漕运枢纽,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誉。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赋予城市副中心生态与文化双重脉动。

运河上的通州,有着优良的自然生态、时尚的青春气质、流动的艺术基因。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建设城市文明的脚步不断加快,这座古今辉映之城正焕发着“近悦远来”的独特魅力。

生态吐绿,运河润“心”

初夏时节,晨光正好,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泛起粼粼波光。

西海子公园内,73岁的索永福老人正在同朋友们排练合唱,作为退休后从西城区来到副中心生活的“新通州人”,他坦言:“是优美的环境让我留下的!”一旁从小在通州长大的刘秀芳老人接过话头:“你看,通州的水越来越清澈。晴日照塔影,运河润人心。”

顺着刘秀芳手指方向眺望,通州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伫立已久,仿佛穿越千年正在迎接副中心的新主人。微风拂过,燃灯佛塔铜铃轻响;燕子飞翔,生态画卷古今交融。

以绿色为笔。在副中心,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和两岸绿植犹如一条绿色飘带,穿城而过。河岸边矗立着原址复建的仿古建筑大光楼,不少游人在大光楼附近的千荷泻露桥旁游玩,尽情享受“绿色”带来的“安然”。

经过多年来区域截污治污、河滨带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及城市公园建设……副中心水质大幅改善,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显著,给通州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传承创新,文化向“心”

作为漕运要镇,通州已有上千年建置,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脉。大运河将全国各地的文化交融于此,叠加时代气质,形成了副中心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文化气韵,以及自信、包容的城市精神。

以运河文脉为根,以创新艺术为翼,宋庄编织出“近者悦、远者来”的文化向心力。近年来,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已成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区域,成为承载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导功能的关键板块。

在上上国际美术馆,既能看到《“宋”你一朵小红花》等体现“家风如花,绽放于日常”的本土艺术作品,又能欣赏到国外先锋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在树美术馆,“繁星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搭建了孵化的平台,吸引许多年轻艺术家来通州扎根;在辰园,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交融,为团建插上艺术的翅膀……

通州通天下,运河载文明。虽是工作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展厅前,仍排起长长的参观队伍,来自全国的文博爱好者和参观者们在通州看见历史、看见文明、看见世界。

如今的副中心,独特的文化土壤让艺术与生活和合共生。树美术馆执行总监刘洋说:“艺术向生活扎根,城市向未来生长。”这种扎根与生长的平衡,让本地居民与外来访客皆在艺术中找到归属感。

城市生长,时尚映“心”

通州远洋乐堤港,健身房内市民活力四射,挥汗如雨的身影映衬城市拔节生长的律动。29岁的健身教练宁千智因为学员推荐,主动选择来到副中心从事健身教学工作。“通州发展前景很好,健身氛围和城市环境都很好。大家更应通过科学锻炼,让身心与通州共生长。”

近日,由北京服装学院参与主办的全球未来设计大会,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今年,北京服装学院将在通州区张家湾镇设立新校区。一大批朝气蓬勃设计人才的入驻,将有效助力张家湾加快打造充满活力与时尚的设计小镇。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龚䶮教授表示:“北京服装学院的入驻,将为副中心产业升级注入文化创意动能,助力打造‘产、学、研、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暮色缓降,月亮河小镇夜市的非遗手作摊位与先锋艺术巧妙融合,引来许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华灯初上,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化身光影长廊,让人流连忘返。

从志愿服务超5665小时的金敬聪,到持续为社区群众解决难题的韩娜;

从张家湾斑驳的古石桥,到新城区恢宏的三大建筑;

从漕运古镇的运粮货船,到现代化城市副中心的气象万千……

运河上的通州——

城市向新,人民为本;

通州通“心”,近悦远来。

(本报记者:高佶)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