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7月3日电(记者郑博非)英国议会下议院2日如期举行首相质询,一幕意外插曲引发广泛关注: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答辩过程中情绪失控,面对直播镜头当场落泪。
这一场景被播出后,英镑兑美元汇率随即下跌0.9%,英国国债收益率上扬,成为工党执政一周年前夕的一个戏剧性注脚。
“力不从心”
尽管工党坚称财相落泪“出于个人原因”,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也在当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对里夫斯工作成绩的高度肯定,但外界很难忽视前一日刚刚上演的一场党内分裂风波——围绕福利改革法案的争议在议会内引发激烈对抗。
最终政府让步,撤回引起争吵的关键条款,尽管法案得以勉强通过,却也留下了约50亿英镑(约合68亿美元)的财政缺口未获解决,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政府更加难以为继。
在许多人看来,里夫斯的泪水映照的是工党执政一年以来在多重内外压力下的力不从心。《金融时报》政治编辑罗伯特·施里姆斯利2日撰文称:“这原本应是工党庆祝执政一周年的时刻,却演变成一次自我混乱的展示。这场混乱不仅削弱了首相与财相的威信,也让一项原本以节支为目标的福利改革最终沦为没有任何节省效果的空壳政策。”
2月25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位于伦敦的议会下院发表声明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斯塔默25日宣布,到2027年,英国将把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升至2.5%。新华社发(英国首相府供图)
“首战失利”
自2024年7月初组成政府以来,工党将执政目标定位于“修复国家根基”,解决保守党政府遗留的诸多问题。在财政政策上,工党兑现了不提高个人税、增值税和国民保险的承诺。2024年秋季预算通过提高资本利得税、堵塞税务漏洞、对私立学校学费加征增值税、上调银行附加税等手段增加了约400亿英镑(546亿美元)财政收入,重点投入国民保健制度、国防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这些措施似乎未能有效转化为公众的支持。舆观调查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43%的调查对象认为工党执政后“毫无建树”,仅有21%认为“生活有所改善”。更令人担忧的是,工党在部分民调中已被新兴右翼政党英国改革党超越,后者吸引了大量中间选民支持。甚至有民调预测,若立即举行大选,改革党党首奈杰尔·法拉奇可能成为首相。
在执政初期,工党政府就因试图缩减老年人冬季采暖补贴而引发争议。这项福利每年为领取养老金人群提供200至300英镑(273至410美元)补贴,工党在去年秋季预算中提出对该补贴作差异化调整,取消对高收入者的发放,但被指责“向老年人开刀”。舆论压力下,政府很快撤回该政策,却给公众留下决策草率、缺乏同理心的印象。
英国政府研究所评论指出,这一举措“明显失策”,“让新政府在公众面前首战失利”。
财政“紧绷”
工党执政时英国经济正经历部分复苏:得益于全球能源价格趋稳及央行紧缩货币政策,通胀率已由2024年初近10%的峰值回落至2025年中期的3.4%,GDP一季度同比增长0.7%。然而,这一增长速度离政府实现“七国集团中增长最快国家”目标仍相差甚远,只能依赖更高税收或提高债务比例来实现扩大公共支出的目标。
除此之外,里夫斯坚持实行“铁一般”的财政规则,即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必须持续下降,经常性预算三年内实现收支平衡。为此,她刻意压缩预算弹性,使得财政安排几无“缓冲空间”。
英国政府研究所分析,这种紧绷的财政模式导致每遇新变数,政府只能立刻“微调”或削减现有支出。福利改革的回撤留下的预算漏洞,使政府不得不寻求通过其他税种弥补,形成应对乏力的恶性循环。
“左右”徘徊
英国内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31日共有1194名非法移民乘小船从法国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创下今年以来单日最高纪录。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说,英国过去5年“已失去对边境的控制”。
斯塔默在5月的演讲中警告,如果不加强管控,英国可能沦为一座全是“陌生人的岛屿”。批评者指责斯塔默迎合排外情绪,发表种族主义言论,斯塔默不得不表示自己 “深深后悔”。不过,工党政府在同月公布移民政策改革方案,拟通过延长申请永居的最低居住年限、提高签证门槛、关闭部分工作签证渠道等方式削减移民数量。
工党是左翼政党,传统上对移民问题采取相对宽松立场。但斯塔默在移民、治安等议题上的表态却不断向右翼立场靠拢,以争取受英国改革党影响的保守选民。但与此同时,工党政府还要稳住左翼选民基本盘,不得不频繁使用“平衡术”。
在当前的民意走向与政治风潮下,工党政府可能还将面临更多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