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采访·英雄未老】“伤疤是我的战旗” 曾参加缅北战役的98岁老战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环球时报-环球网2025-07-04 13:06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迅典 庞越 林小艺】出生于贵州大方县的樊超群今年已98岁高龄,他曾在抗战时期参加过缅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在的部队在天津参加了傅作义部队的起义,解放后在地方税务局、供销社、粮食局工作,并于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5年6月,《环球时报》记者在贵阳其女儿家中见到了他,樊超群穿戴得整整齐齐,一脸笑意地坐在沙发上,身上挂着绶带,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糖果。他的女儿笑着说,“知道你们要来,他一大早就起来了,要我去买糖果给你们吃。随着寒暄,樊超群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许多沉睡多年的往事伴随着讲述逐渐苏醒。

1944年春天,年仅17岁的樊超群还在贵州大方县第一中学读书。那年,抗日烽火燃遍华夏,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他毫不犹豫投笔从戎,奔赴云南昆明巫家坝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随后,他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担任见习文书,后任班长。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旨在协防缅甸,尤其是保障承担着90%以上国际援华物资运输、被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的安全。1942年2月至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樊超群回忆,滇缅抗战时,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都在大理地区暂时驻扎、集结或经过大理奔赴抗战前线。大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兵城,也是滇西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大本营。

1944年,他所在的部队轮换驻防大理,“那天是深夜,我们部队在大理城扎营休息。日本的飞机突然来了,丢了好多燃烧弹在驻军地,火一下子就烧起来,有一个燃烧弹落在了我腿旁边,我的腿就是那个时候被烧伤的。我被送到昆明陆军医院住了三个月,才又重回战场。”他说着,轻轻卷起裤腿,一道皱巴巴的疤痕清晰可见,“那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是痛恨日本人,只想着在战场上多消灭几个日本侵略者,这伤疤就是我的战旗。”

缅北战役是樊超群参与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缅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北部对日军进行的一系列反攻战役。1944年深冬,樊超群所在的第五军作为先锋入缅,承担了缅甸战场最艰巨的作战任务。

樊超群至今还清晰记得缅北战役中的一次夜袭。“1944年底的一天夜里,我们趁夜接近三个日军哨所,发现每个哨所只有两个日本兵站岗。我们一拥而上,迅速将六个日本兵全部歼灭。后来,(我们)发现还有另外十五个日本兵在睡觉,我们一举把他们全部俘虏。”他语调变缓,低声补充道,“那一战我们也牺牲了三位战友。”

后来,樊超群还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腾冲战役和滇西大反攻,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回忆至此,他动情地说:“打仗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作为军人,一不怕死,二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

1945年,日本投降,这也是樊超群记忆里最激动与幸福的一刻。“我记得当时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我们部队每个士兵都奖励两个月工资,每个人都争着看日本投降的报纸。部队在昆明联欢了一个星期。”

抗战胜利后,樊超群被保送至武汉的武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1948年毕业后,他所在的部队在天津参加了傅作义部队的起义,随后南下,解放贵阳,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樊超群坚定而自豪地说道,据他回忆,当时他提出了请求,连队的介绍人积极帮助他完成了党组织的申请过程,最终在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谈及如今的生活,樊超群感慨万分。他表示,看到国家越来越好,他打心眼里觉得欣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稳定、工作顺利,他感慨现在的生活比当兵时好太多了,当时条件艰苦,吃不好穿不暖,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采访接近尾声,临别时樊超群与家人将满满的零食糖果塞进记者手中,于他们而言,这些糖果不止是热情待客的礼物,也是对后辈最质朴的疼爱。

临别时,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的志愿者将一本专门记载抗日老兵故事的书籍赠予了记者,志愿者告诉记者,贵州地区曾经有400多名抗战老兵,如今仅剩寥寥数十人,且每年的数量都在锐减。记者翻看书籍时发现,在书页末尾的表格上,大多数老兵的状态已被标记为故去,一个个名字,一张张故事是那样的鲜活,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他们的名字或许在时光长河中被冲淡,但他们那怀揣着炽热爱国之心的精神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空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