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已于今天凌晨前后在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7月7日19时中心位于温州南偏东方向约16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可能将于7月8日下午至夜里在浙江台州至福建福州一带沿海二次登陆。受其影响,我省沿海和浙中南地区将有强降水。
18:50,台州玉环坎门中心渔港大坝外,目前已经激起最高八米巨浪!
19:15,温州沿海,浙南风电场晚霞,现在应该是在台风的前沿,处于七级风圈范围。
我省多地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台风对我市总体影响“雨”大于“风”
据数据统计,从7月6日20时到7日18时,温州整个东部沿海出现大到暴雨,南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县面雨量最大是龙港市121.7毫米,站点雨量最大出现在洞头区大瞿,202毫米;全市沿海海面普遍出现8-9级,最大风力南麂空心屿28.6米/秒(11级);温州市区、瑞安、平阳、苍南、洞头、乐清、龙港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市气象局预计“丹娜丝”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明天(7月8日)早晨起转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逐渐向台州至福州一带沿海靠近,并于明天(7月8日)下午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
受其影响,预测我市7月7日夜里仍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7月8日-9日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面雨量80-130毫米,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150-250毫米,个别400毫米以上。对温州的总体影响是“雨”大于“风”。
温州市气象局临灾预警科科长司波表示,在台湾岛登陆之后,“丹娜丝”强度有一个迅速减弱过程,进入东海以后随着海温的变化它是否会再增强还不好判断,即使增强,中心最大风力不会超过12级,但它的风雨影响可能比预期更持久,要特别需要防范长时间降雨带来的安全隐患。明天(7月8日)早上“丹娜丝”若朝西行进,会重点影响我市北部的永嘉、乐清地区,若朝西南方向移动,则对整个温州都会有影响。
市气象局提醒,此次台风影响时间长、雨量大,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根据《温州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温州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决定于7月 7日9 时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
截至7月7日16时,龙湾区、瓯海区、苍南县、乐清市、平阳县、瑞安市、洞头区、龙港市、永嘉县等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全市共转移人员12815人,共计2887个避灾安置场所已全部开放,使用避灾场所26个,安置转移群众2544人;全市2365艘温州籍渔船已全部在港或撤离至安全水域避风;关闭A级景区45家,其中涉海涉岛7家景区全部关闭,疏散转移游客3121名,劝退31个旅游团队;全市20座大中型水库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平均蓄水率83.5%,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
历史上完全没有可参考的路径
台风“丹娜丝”在历史上完全没有可参考的路径,它不像典型的“直球型”台风直奔陆地,而是先靠近台湾,再转向福建、浙江沿海,或走出“Z”字型路径。
台风“丹娜丝”不走寻常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司波解释,这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之前在它生成的初始阶段,正好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里,受其引导向西北方向移动。接着,副热带高压东退后,逐渐受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影响向偏北方向移动,形成第一个大拐弯。明天(7月8日)早上,它北侧的副热带高压会加强西伸,它会位于这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再折向西或西南移动,登陆浙江南部或福建北部,出现第二个大拐弯,从而形成“Z字型”路径。
“丹娜丝”进入东海后路径曲折复杂,先东北行再折向西南方向,还有可能在浙中南沿海回旋少动,台风登陆点和登陆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广大市民需密切关注最新台风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台风措施。
盘点历史上影响温州的台风“骚走位”
台风“丹娜丝”的“Z”字型路径虽然少见,但纵观历史,影响温州的台风中“骚走位”的“奇葩”前辈也不少。
记者通过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查询获悉,在中国气象台2020年编制的《我国台风之最》中,1986年的“韦恩”、1991年的“纳德”以及2001年的“百合”,这三个台风被载入台风奇葩路径之最。
这三个台风对温州均有影响。其中,1986年的“韦恩”其强度经历了两次加强和减弱,路径发生了5次显著转变,包括4次180°转向。“韦恩”路径之错综复杂,甚至可以拆开看成3个圆圈和1个数字“8”。更为奇特的是,“韦恩”曾一度在热带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然后“死而复生”发展成为台风。
1991年的“纳特”,路径经历了西进、东行、再西进、南下、北上等五次大直角的转变,其中还包括三次逆时针打转。
2001年的“百合”,是个典型的“选择困难症”。它生成以后,在台湾东北方海面游移不定,来回打转,并三度急转弯穿过或逼近琉球群岛。
除此之外,司波介绍,2022年11号台风“轩岚诺”的走位也很特别。先是稳定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以东洋面;随后向北急转弯,在东海海域北上,呈现出独特的“V”字走势。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怡)综合FM93交通之声、浙江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