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呼和浩特市正迎来蓬勃发展黄金期。该市积极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强化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在生物医药赛道上加速前行。全球首个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成功落地,年产800万头份宠物疫苗智能制造生产线顺利通过GMP静态验收等突破性成果,是呼和浩特深入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的生动写照。
科技赋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走进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口蹄疫灭活疫苗车间,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精密设备间穿梭忙碌。这家行业领军企业,早在2008年便攻克了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和千倍纯化浓缩工艺,并牵头制定了国家口蹄疫疫苗质量检测标准。2025年4月,金宇生物更是成功举办黏膜给药免疫增效科技创新峰会暨“金牛支”全球首发盛典。这款全球首创的喷鼻牛支原体疫苗,实现了从牧场事后治疗到事前精准防疫的革命性转变,标志着黏膜免疫技术的重大突破。
创新的火花在青城闪耀。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活性深冷颗粒发酵剂包装技术,全程在高效连续封装-40℃超低温环境下完成,有效阻断温度波动导致的二次损伤。同时,内蒙古华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RM6株,粗糙型)顺利通过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报告,正式投入规模化生产。
呼和浩特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其创新基因正沿着产业链深度渗透。上游强基,积极培育动物血清、培养基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疫苗佐剂、填料等关键原辅料配套产业,专业化生产兽用疫苗细胞培养所需的核心材料。同时,加快疫苗专业物流体系建设。
中游攻坚,聚焦非洲猪瘟、mRNA、基因工程、牛支原体、布鲁氏菌等前沿疫苗技术攻关,引入AI技术赋能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扩大动物疫苗生产规模,推进兽用疫苗、宠物疫苗重大项目建设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下游拓展,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优化疫苗流通与存储环节,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吸引众多优质企业扎根落户。目前,呼和浩特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60余家,拥有创新平台载体143个、研发机构117个,持有各类药品注册批件602个、有效发明专利1123件。2024年,该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202.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约7.9%。
融合聚力:激活“政产学研用”创新矩阵
呼和浩特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离不开精心构建的“政产学研用”多级协同创新生态。
近年来,围绕动物疫苗产业核心需求,呼和浩特聚焦细胞生物学、纯化浓缩工艺、病原分离鉴定等关键技术领域,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创新体系,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并大力推动疫苗研发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依托生物疫苗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呼和浩特布局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并拥有国家级生物安全P3实验室。
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结出累累硕果。例如,金宇生物与院士团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深度合作,在北京组建飞地实验室和合资公司,在疫苗靶点开发、结构力学、疫苗佐剂、mRNA及AI赋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展开联合攻关。科拓生物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成功筛选出5株高价值功能性乳酸菌并实现2000万元技术转化,推动国内最大益生菌全产业链基地建设。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呼和浩特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政策,全方位支持创新研发》等专项、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该市已累计发放1400万元创新平台配套及疫苗落地奖励资金。
各家创新企业,正以硬核科技与全球视野,将呼和浩特推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前沿。呼和浩特市正锚定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持续发挥产业优势,加速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提升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