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环球网2025-07-11 15:02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于1997年,2012年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立于2003年,2016年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4月底,浏阳经开区与浏阳高新区合并,以园区为主体,整合四镇(永安、洞阳、北盛、蕉溪)资源,打造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金阳新城。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开发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连续三年在湖南“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获评先进。2024年,国家综评跃居全国第68位,排名中部地区第17位、全省第3;获评全国“2024营商环境十佳园区”,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作为全省唯一园区获得“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奖项;获评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先进单位,作为长沙唯一园区入选全省碳达峰试点名单,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五好”园区建设、安全守底行动等工作获得长沙市政府大抓落实督查激励。

经济发展。今年1-5月,完成规工总产值325.4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量31.57亿元;规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在全市国家级园区中排名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排名第一;完成社会消费品批发收入28.6亿,同比增长10.7%,零售收入5.45亿;完成地方税收16.25亿元,增长10.47%,实现增量1.54亿元;预计实现进出口额42亿元,同比增长22.9%。

产业实力。园区形成了“三主一特”产业格局,即以显示功能器件及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休闲食品为特色产业。园区注册企业近4000家,聚集制造业企业1700余家,拥有A股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上市后备企业33家;规模工业企业376家,高新技术企业338家,国家、省、长沙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2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省级144家。引进培育的蓝思科技、惠科光电、尔康制药、九典制药、宇环数控、豪恩声学、华域视觉、盐津铺子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企业,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公共服务。营商环境优,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调整省市赋权事项,直接赋权由26项增加至104项,园区自主权持续增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重点产业项目“批供同步”“多证齐发”改革试点,其中“多证齐发”优化审批模式入选“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实施“容缺许可”“承诺制审批”“四即”等审批改革,审批效率整体提速23%,“做实做细对企服务”案例获评全省12345政务服务“双十大”典型案例;企业“三员”联点帮扶实现全覆盖,及时解决企业土地、资金、报批、招工、供应链等问题。科创平台强,建成长沙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17家,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2家,省级122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企业孵化器1家。蓝思创新研究院入选长沙市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金阳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惠科光电半导体显示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长沙市“新设研发机构50强”。教育资源佳,建成中协高科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3所,长郡·浏阳实验学校等高级中学2所,浏阳一中高新区实验中学等初级中学6所,长郡附小等小学27所。

交通区位。园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8公里、距长沙高铁南站23公里,长浏高速、平汝高速、大浏高速、金城大道、金阳大道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在园区交汇,规划建设的长赣高铁、长浏快线穿园而过,湘府东路东延、京港澳东移等战略交通布局纳入市级层面规划,日益成为空铁一体化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