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全力构筑“三个四”工作任务、办好“两件大事”为目标,聚焦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以项目带动产业链式、配套、集群发展,坚持品类、品质、品牌“三品”联动,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协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闯新路、进前列。
一、战略政策优势。鄂尔多斯市享有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国家战略支持,同时还享有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特别是2023年,国务院出台《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支持鄂尔多斯市“发展蒙苏零碳园区,建设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基地,高质量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地理区位优势。鄂尔多斯市是链接三北、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从外贸看,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全面运行,超8亿吨的铁路运力可直达曹妃甸、秦皇岛、黄骅港三大出海港口,国际机场通航国内外70多个城市,“海陆空”国际物流通道全部贯通,连续11年位列全国外贸百强市。从国内看,可就近辐射华北、西北市场,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700公里,半径200公里左右的城市【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榆林、银川、忻州等地】经济总量近3万亿元,总人口超1800万人。
三、绿电赋能优势。鄂尔多斯市是国家重点打造的陆上新能源基地之一,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在2.2亿千瓦以上,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2124万千瓦,在建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5936万千瓦,当前正在启动库布其沙漠至京津冀、上海、江苏、华东4个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积极开展绿色智能微电网试点示范工程,争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国家级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城市。预计每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建成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成为全国绿色能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同时,内蒙古专门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若干举措,对全额自发自用和不占用电网调峰空间的六类市场化并网消纳项目优先支持、应批尽批。
四、产业发展优势。鄂尔多斯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精心谋划打造若干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群。一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已经构筑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产业链条,形成产能2400万吨,正大力推进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与煤化工耦合发展,加快晋升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谋划布局“风、光、氢、储、车”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已落户隆基、中车、远景、晶澳、华友、奇瑞等50多个头部企业项目,正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业链空白缺口项目。三是绿色算力和智能网联产业。鄂尔多斯市气候凉爽、地质稳定、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建成直达北京直通光缆2条,开通800G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内蒙古算力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的协作城市。入选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和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正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全国能源数据中心。四是低空经济产业。获批空域14块、面积5.8万平方公里,除鄂尔多斯机场外,还建成3座A1类通用机场,基本形成“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被自治区确定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和低空经济示范区,正在积极推动低空应用场景开发和装备制造产业联动协同发展。五是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围绕新型工业化布局生产性服务业,聚焦前端抓研发制造、中端抓物流贸易、后端抓运营维护,积极培育引进更多研发设计、物流贸易、检验检测、运维服务等服务业企业。同时也在积极引进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六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粮、绒、羊、牛、奶等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正在大力引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暖城多味”区域公用品牌。
五、要素保障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一应俱全,而且物美价廉。用能方面,工业用电到户价格平均约0.45元/度(重点企业电价平均约0.4元/度),绿电自发自用均价0.16元/度左右。用地方面,8个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12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平均价格在8.5万元/亩左右。用水方面,黄河流经全境728公里,可利用常规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用气方面,工业用气平均价格2.5元/立方米左右。正在大力开展要素制约破解攻坚年行动,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成本。
六、零碳场景优势。鄂尔多斯市建设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发布全球首套零碳产业标准和2.0版,建立方舟能碳管理平台和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公司,可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等方面服务,未来可为产品贴上国际认证的“零碳绿码”,助力企业打破碳关税贸易壁垒。当前,正积极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各工业园区全面建设低碳、零碳园区,努力打造“零碳经济”鄂尔多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