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投资环境介绍

环球网2025-07-11 15:03

一、平台能级跃升,国际要素加速拢聚

(一)位置优势:立体交通网络赋能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是靠近长沙中心城区的自贸板块,紧临万家丽路、长沙大道、二环线等城市主干道。离高铁长沙南站约10分钟,离黄花机场和黄花综合保税区约20分钟,离金霞港口约45分钟车程,具备完善的“高铁+航空+地铁+磁悬浮+高速+城市主干道”的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国际贸易人流、物流的集聚和流动。

(二)平台优势:集聚七大国家级平台

充分发挥“一会两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效应,集成全国唯一拥有高铁特等站的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唯一常设展馆、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省唯一试点市场、海关总署全国唯一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全省唯一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市场等七大国家级平台,依托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批发市场——高桥大市场强大的集散分销能力,使雨花区成为中部对非合作核心载体,以更便捷的渠道、更优惠的价格“买全球卖全球”,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提供“雨花方案”。

(三)协同优势:构建首个中非政研商金协同机制

针对中非贸易发展中力量分散、缺乏统筹等问题,创新构建“地方政府、专业智库、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协同推进模式,成立由省市区三级政府、高桥大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全国唯一对非研究智库——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为代表的“政研商金”多元协同体系,有效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政策沟通、平台联通、市场畅通及资金融通,带动对非贸易额加快倍增。

(四)窗口优势:落地首个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示展销平台

建成全国唯一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突出“一国一馆一特色”,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已获得科特迪瓦、赞比亚、坦桑尼亚、马里等8个非洲国家馆合作共建授权书,坦桑尼亚、肯尼亚、博茨瓦纳农业工商会等国际商协会已完成NGO组织备案,承担着中非资源整合、产品展销、经贸撮合、文化交流等战略使命。

二、开放格局放大,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五)构建首个中非经贸标准互认体系

依托全国唯一对非区域性评议基地——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推动东非共同体首次采纳发油、卫生用品的中国标准评议意见,降低相关企业合规成本3亿元,有效减少中非双方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助于加快我国产品非洲市场拓展速度。建成“四库一平台”(专家库、企业库、法规库、咨询库+数字化平台),累计收集国际标准200余件,为三一重工、隆平高科等30余家重点企业出口提供精准技贸壁垒预警。2025年,中非技贸措施评议基地“针对长沙龙头工程机械企业出口受阻形成的对印度相关规则的关注提案”入选海关总署双磋议题。

(六)依托自贸区带动市场采购试点市场新增量

依托全国首个叠加自贸区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探索开展市场采购“1+N”联营模式,携手湖南14个地市州拓展国际贸易“朋友圈”至165个,其中非洲国家35个,建设运营湖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产业园,一年内贸易额完成“从0到1亿元”的突破,入驻企业和线上赋能合作企业超500家;创新“市场采购+食品预包装”“市场采购+二手工程机械”模式,并完成首单首试,赋予市场采购贸易新活力。试点累计出口达405.5亿元,本地通关率达49.2%,居中西部前列。该模式被商务部认定为“破解中小微企业外贸瓶颈的有效路径”。

三、贸易规模跨越增长,经贸合作深度交融

(七)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中心

侧重延展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加快“非品”推广的品牌化,现有展品近万余款,采取“非洲原采+中国技术”相结合模式孵化本土品牌,累计培育孵化“小咖主”“裂谷紫”“玺悦鲜花”“古莱氏”“吻野坚果”等非洲品牌仓120余款;针对国家新准入的非洲农食产品提前布局,2024年,推动湖南口岸首次进口肯尼亚牛油果、贝宁菠萝等,首次实现非洲鱼胶进口2000余万元;加强与南航对非航线合作,通过企业抱团组货实现低成本腹舱带货,实现部分非洲生鲜产品“72小时直达”,2024年,完成全国首例非洲鲜花转口贸易试单。通过多途径加大非洲品牌宣传,推动非洲好物通过直播电商、京东商城销售,设置非洲好物“品牌仓”展销点,助力“非品入湘”。

(八)借港出海促进产贸融合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湘琼合作等重大战略,借助海南自贸港关税政策优势,培育生产型“飞地”贸易企业,推动新型内外贸一体化。引导小咖主等企业入驻湘琼(三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推动吻野公司在湘琼产业园投资建设中非经贸合作(海南)坚果加工国际示范园,预计实现日产60吨、年产2万吨,成本相较以前减少5%以上,已和山姆、天虹等大型商超达成合作,将实现加工在海南、贸易在湖南,形成覆盖领域更广、辐射效应更强的开放格局。2025年2月,吻野(海南)非洲坚果加工项目在海关、商务、工信等部门的共同指导下正式试生产,首单原料为夏威夷果,从肯尼亚进口,关税12%,测试后的加工增值率约34%,第一单货值超10万元,可减免关税约1.2万元。预计2025年公司产值3亿元左右,产品出口10个国家、货值1500万美元。该项目是湘琼产业园首个投产的制造业项目,标志园区“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取得实质性进展。

(九)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辐射六国

建设全国首个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将服务网络间接延伸至非洲20个国家,实现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等6个非洲国家本币的结售汇业务,累计对非跨境收付折合人民币70亿元;成功办理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汇至中国并兑换人民币业务,涉及金额242万肯尼亚先令(约合13.7万元人民币);成功落地首笔企业对非直接投资结算业务,该业务总投资额1.5亿美元。设立全省首个经贸园区外币代兑机构“湘非易兑”,实现6个非洲国家币种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已为超过460个客户办理对非跨境收付业务,折合人民币超70亿元,涉及非洲46个国家和地区。组建国有供应链平台,已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29.77亿元,推动40亿元外贸贡献回流。

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产业园

湖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位于自贸雨花区块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二期5-6层(长沙市高桥大健康医药城5-6楼),由湖南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园区总面积1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新注册外贸企业60多家,带动就业200余人。园区依托高桥大市场专业市场功能、区位优势,叠加省、市、区各级政策优势,凝聚合力,着力建设“五个中心”: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湖南对非进出口产品集采中心、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跨境人才培育中心、跨境生态交流中心。聚焦“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拓展传统商品市场的外贸功能,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外贸潜力。帮助湖湘企业拓展外贸业务,培育商贸主体,着力做好企业引育、品牌培育,扎实做好产业集聚,积极推动湖南产业带的全球推广,促进湖南品牌走向全球。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