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投资环境介绍

环球网2025-07-11 15:03

一、经开区概况

成都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获得四川省首家获批的国家级经开区,目前与龙泉驿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龙泉山西侧,面积5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是第31届世界夏季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及主要赛事举办地,世界大运公园、大运村所在地,也是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承办地。

2024年成都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725亿元,全市排名第二,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8亿元,总量全市排名第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3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排名全市第二。

成都经开区位列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第 43位、西部百强区第 4位,连续三次获得《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多次上榜《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等荣誉称号,营商案例入选《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二、区位优势

从“明初设驿”到“天府、双流”双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几何中心,我们坚守着“驿”脉相承交通优势。

成都经开区拥有占地5600亩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驿路通”,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模式,成都公路口岸就地通关、四向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境内“六横三纵”高速路网畅联、中欧班列(成渝)链接全球,可辐射“一带一路”大市场。

三、营商环境

成都经开区背靠高等院校近60所,聚集各类创新研发平台200余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聚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瞪羚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聚集各类人才37万,重点实验室8家,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2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4家,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人才政策、机会清单

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成都经开区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并发布了丰富的合作机遇。

(一)政策体系完备

我区现有有效人才及产业政策7项,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制造业:《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关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服务业:《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科技创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现代农业:《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措施》

外资专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外商直接投资板块实施细则》的通知

(二)机遇清单丰富

成都经开区同步发布五类机会清单,为各类合作提供明确指引,涵盖:

投资场景(成都经开区场景需求机会清单)

产业链合作(成都经开区重点产业链合作机会清单)

招商引资(成都经开区招商引资机会清单)

土地资源(成都经开区土地供给机会清单)

人才需求(成都经开区招才引智机会清单)

(三)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在强有力的政策和机遇吸引下,成都经开区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成功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等顶尖人才4名;聚集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新增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0人,累计达401人。累计引育技能人才23.8万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12个,构建了广泛的人才网络。

五、汽车产业

作为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全市工业化的主战场,成都经开区正加快构建“一干主导、两业融合、多元共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化品质城区。

一直以来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全区整车产量达80余万辆,占四川省整车产量88%,占成都市整车产量98%。集聚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等整车生产企业10家,规上汽车相关企业160余家,产值达1300亿元。博世底盘、云内动力等汽车零部件企业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150余家,产值突破300亿元。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开展“立园满园”行动。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中创新航、亿纬锂能2个百亿级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德赛西威、犀重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镇园之宝”项目相继入驻;华川电装、航天世源等20余家电机电控企业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能源代表汽车中嘉沃尔沃极星3放量、EX90车型下线,一汽丰田普拉多和亚洲龙车型放量,领克汽车Z20,吉利星愿等新能源车型下线。区域制造业能级不断提升,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步伐越发强劲。

六、多元产业

在保持汽车产业稳步向前的同时,成都经开区积极构建以绿色环保、新材料、新型能源、航天装备、文化创意等多元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268家多元优势产业企业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28%。聚集了6家绿色环保龙头企业,60余家新材料企业,10余家航天装备企业,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70余家高端装备企业,70余家能源供应及轻工行业企业,3500家文化创意企业,产业多元化水平不断增强,制造能级不断攀升。

七、文化产业

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举办地,成都经开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这里登山望日、公园露营。

成功举办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首届灯会、第38届桃花荟等大型文旅活动,营造了主题观摩、沉浸体验等多样消费场景;举办刘德华、凤凰传奇等60余场大型演艺活动,累计吸引观众约136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近10亿元;举办世界泳联2024年U18成都世界女子水球锦标赛、2024全国体操冠军赛、2024全国青年体操冠军赛等高能级赛事12场,龙泉山徒步精英挑战赛、东安湖半程马拉松等社会化赛事25场,吸引观众6.6万人次。2024年实现社消零总额约370.96亿元,增速位列成都市首位。

“一半山水一半城”

成都经开区完美诠释了生态与人文的交融,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12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85%,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心”。东安湖体育公园作为大运会主场馆所在地,依托5000余亩超大规模生态空间,打造出融合顶级场馆与亲水休闲的胜地,并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及绿色三星认证的主场馆是其卓越品质的象征。区内还汇聚了洛带古镇、桃花故里、蔚然花海三大4A级景区,年吸引游客超600万,并坐拥全国第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7.5万亩桃园年产优质水蜜桃8万吨。龙泉驿,正是一座千年文脉与生态奇迹、现代活力与桃源胜境共生的魅力之城。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