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航展惊现“钢铁蝗虫”

央广军事2025-07-13 16:01

在近期举行的巴黎航展上,欧洲导弹集团公布了一款引人注目的新型无人系统,即“单程效应器”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被称为“饱和式攻击武器”。那么,“单程效应器”无人机相比现有无人机有何独特优势?

以量取胜

欧洲导弹集团推出的“单程效应器”无人机携带一枚重约40千克的弹头,当无人机接近敌方时,这一尺寸的弹头刚好可以有效触发敌方防空系统响应。它由喷气发动机驱动,最高航程约500公里。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这种无人机本质上是一款自杀式无人机,通过大规模饱和式打击瘫痪敌方防空系统,为己方高端巡航导弹开辟攻击通道。

邵永灵这款单程自杀式无人机以饱和攻击为核心目标——依托量大价廉的优势,像“蝗虫”一样通过密集攻击使敌方防空系统过载,大量消耗其弹药并削弱其后续反击能力,为后续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军民融合生产方式

根据欧洲导弹集团的宣传,这种新型无人机被认为是欧洲安全问题的“欧洲解决方案”。为了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欧洲导弹集团正与无人机和汽车制造商合作,利用民用供应链和工业生产模式快速实现量产目标。邵永灵表示,民用无人机经改造参与实战已在俄乌冲突中被验证有效,因此欧洲试图通过军民融合模式推动“饱和式无人机”量产,以获得“非对称打击能力”。

邵永灵“饱和式无人机”的“量”如何解决?靠西方军民融合实现量产。

现代防空系统昂贵且持续进化,大规模空袭中突破对方防空系统一直是难题。若此方法有效,将大幅挤压防空系统生存空间,降低突破门槛。

饱和式攻击真能实现突防?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陷入严重的安全焦虑。欧洲国家因军事实力与俄罗斯存在差距,在防空系统领域面临严峻挑战,正试图通过发展低成本、可大规模部署的“饱和式无人机”以抵消俄军防空优势。不过,在邵永灵看来,最终的攻防效果仍取决于欧洲国家自身的技术研发速度与军工产能支撑,这也凸显出现代战争中非对称对抗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邵永灵随着美国逐步削减义务,如何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成为欧洲必须直面的紧迫挑战。其提出的“饱和式无人机”策略虽看似有效,但攻防本就是动态对抗——无人机因速度慢而易被反制,难以形成绝对优势,胜负取决于技术实力与军工研发能力。这种不确定性反而为双方留出了发展应对手段的空间。

来源:央广军事

记者:宋波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