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阿拉山口站中欧(中亚)班列换装区内正在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宋玉龙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7月9日,暑气正盛。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车辆穿梭如织,装卸机高效作业,集装箱起落间,货物被精准送到指定区域。不远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仓库里,工人正分拣着堆积如山的货物。当日,一批批经海关放行的货车有序驶向中亚、欧洲等地。这座连接着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口岸城市,正从单纯的过货通道,蜕变为产业聚集的热土。
从“通道经济”到“落地经济”
作为新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每年有大量货物经阿拉山口综保区进出。然而,以往单纯的“通道经济”模式,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税收、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阿拉山口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阿拉山口发展定位,提出“畅通开放、贸易先行、以贸促工、贸工并举”的发展思路,以一系列精准举措推动企业发展。
“领导干部采取‘组团式’包联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精准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张梦帆介绍,针对不同企业需求,推行“一站式”并联审批和“项目管家”制度,从企业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再到生产运营,全程专人跟踪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红利让企业的活力不断释放。
阿拉山口惠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在阿拉山口落地发展的生产基地,主营仓储工程和农牧装备制造。“我们在这里落户,看中的是产业聚集效应与地缘优势,能降低运输成本,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便利支撑。”该公司总经理薛灿说。
产业聚集链式发展
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已形成铁路口岸区、公路口岸区、边民互市区、综合保税区等9大功能区,吸引800多家外贸企业落子布局。进口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出口装备制造、医用材料和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已成型。
阿拉山口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今年阿拉山口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出口包裹5599.12万票,货值约40.04亿元,同比增长99%。昔日“过路即走”的货物,正越来越多地“留下来”增值。
“2023年夏天,我们准备入驻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才动工建设,如今,各种配套设施特别齐全。”新疆丝路港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参参说,企业运营初期仅能做简单分拣,现在,公司已带动13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入驻,构建起仓储、分拣、通关、运输的跨境电商产业闭环运营体系,月出口电商包裹量超410万票。
阿拉山口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有综合服务中心、海关监管中心、国际邮件互换站、集货分拣仓库、备货仓库等,可满足集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于一体的“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模式全覆盖,打造以保税物流仓储为主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通关效率不断跃升
依托7*24小时不间断通关和货物“秒放”机制,阿拉山口已成为亚欧大陆桥最繁忙的物流通道之一。
“客户最看重时效,以前,卡车通关需要5—15分钟,现在只需要15—30秒。”阿拉山口市欧盛通卡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成说。
“在铁路口岸,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6.39小时,出口仅需0.08小时;公路口岸通关时长缩至5小时,日通行能力1000辆。综合保税区卡口车牌号自动识别,对保税业务、非保税业务、行政通道业务进行区分等一系列的智慧化改造,让流程更优、效率更高。”张梦帆说。
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与不断提升的通关效率,为产业聚集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前6月,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3709列,货运量达845万吨,同比增长3.1%。”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队长温鹏飞说。
为保障中欧班列便捷高效运行,阿拉山口海关开辟中欧班列“绿色通道”,设立专人专岗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积极推广“中欧回程班列境内段运费扣减”等措施,助力企业降低通关成本。同时,畅通口岸多部门横向联系机制等,保障班列“随到、随验、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