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证”启用,你领到了吗?记者在线体验:只需一部NFC手机,3分钟申领成功

济南时报2025-07-16 16:01

7月15日,由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上述规定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也就是说,今后市民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可以使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此举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如何申领“网络身份证”?7月16日,新黄河记者“在线体验”。

申领“网络身份证”:1部手机,7个步骤,3分钟

如何申领“网络身份证”?7月16日,新黄河记者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软件,进入主页面居中的“申领”选项,页面跳转进入证件类型选择。

选择“居民身份证”后,记者将提前准备好的身份证靠近手机背面进行识别,通过后,页面跳转进入人脸识别。在关联手机号后,软件提示记者设置非重复、非连续的八位数字口令,设置完成后提示“申领成功”,软件提示记者,可选择是否在当前手机使用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整个申领过程用时3分钟。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新手指南”中,将上述申领“网络身份证”总结为7个步骤。此外,还有对未成年人如何申领的相关教程,相比成年人申请,多了监护人进行身份核验、人脸识别等步骤。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通过体验整个申领过程记者发现,只需1部NFC手机,市民几分钟就可以解锁“国家网络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手机NFC教程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提及,IPhone7及以上机型,且系统版本为iOS14.5及以上的苹果手机访客支持NFC识读身份证,用户可以在手机设置-通用里,打开NFC功能,NFC识别区域一般在手机背面上部分(靠近后置摄像头区域),在NFC识别时,市民可以手持身份证紧贴机身,横向或竖向缓慢移动尝试。据官方介绍,若手机没有NFC功能,可使用家人的NFC手机申领,或到政务大厅等可信场所申领。

市民多了一件“个人信息防弹衣”

什么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申领“网络身份证”又有什么好处?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平台通过“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

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市民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软件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用于未来在网络办理业务时进行的实名认证。

也就是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市民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市民在按照前文步骤申领后,在未来的网购、办理网络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可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也相当于国家给市民发了一件“个人信息防弹衣”,让不法分子无法拼凑出你的完整个人信息和网络画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淘宝、微信等超400余款App已开通“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7月16日,新黄河记者注意到,在爱山东登录界面的其他登录方式中,有一项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登录”,选择后页面自动关联至已申领的“网络身份证”。此外,在某航旅App点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图标进行关联登录,便可以不再输入身份证号码直接登录,在点击证件选项,可看到显示已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完成认证。

据官方数据显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上线运行以来,已对接400余款App进行试点场景应用。其中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山东-爱山东等政务App,淘宝、微信、小红书等互联网App。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身份登记和核验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培育网络身份认证应用生态。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在管理、服务中,应当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进行登记、核验真实身份。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后,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互联网平台应当保障未使用网号、网证但通过其他方式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用户与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此外,《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还提到,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加强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完善监督制度,有效保护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权益。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震)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