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建议美国一些人到链博会现场看一看

环球时报2025-07-17 00:12

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宣布将恢复向中国销售H20人工智能芯片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周二表示,这款芯片并不是“我们最好的东西”,允许对华出售是因为希望中国依赖美国技术,“让中国的开发者对美国技术上瘾”。同一天,白宫人工智能专员萨克斯也做出类似表态,宣称并不想向中国出售最先进技术,但H20只是一款“过时的芯片”,允许其销往中国的意图之一是“至少要让华为的研发不要那么顺利”。

这些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为对冲美国国内舆论压力。英伟达做出上述宣布后,不少美国媒体又唱起了“中国威胁”的老调。《纽约时报》称这是特朗普政府的“180度大转弯”,因为华盛顿3个月前才出台相关禁令,还宣称这一逆转意味着“放弃了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确保美国领先于中国的标志性努力”。还有美国学者表示,这是送给中国的“一份厚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美国官员出面“灭火”,强调“卖给中国的不是什么好东西”,目的是让中国永远追不上美国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无论美方官员的话语中有多少“话术”,有几个基本事实是确定的:第一,放开H20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对美方封锁形成了有效突破;第二,美国一些人依然没有放弃对华遏制打压的思维,而对华激烈竞争的“政治正确”仍在毒化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土壤;第三,这是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合作不会让任何一方吃亏,不合作才会吃亏。

美国一些人对H20的争论反而让人们看到,为何华盛顿在对外政策上犯错很容易,要迈出正确的步伐却总是那么困难。取消出口限制本身就是对错误的纠正,它并不仅仅是“让中国获得了芯片”,同时也让美国企业重新获得市场,中美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这样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但在当前美国国内的对华氛围中,这些铁打的事实却成了谁也不敢说出口的“政治禁忌”,反而往往是缺乏依据、逻辑混乱的各种说法占了上风。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有关中国的错误描述总是自相矛盾,因为它们脱离现实,往往成为政治姿态的展示。以《纽约时报》为例,在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禁令时,它宣称“限制对华芯片销售利好华为”;当这一禁令取消,它又立刻警告“美国放弃了对华竞争”。反正H20卖不卖给中国,都是“中国赢了”。这不是个别媒体在某个单一事件上态度的前后矛盾,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管自己反对的政治人物做什么,拿“这样做有利于中国”去攻击对方就对了。中美关系近年来陷入建交以来的低谷,美国国内这种害人害己的思维是一个重要根源。

中国不是要一口吃掉美国的洪水猛兽,也不是要靠美国技术施舍才能活下去的国家。那些总是把中国发展与美国进行捆绑的人,有点太自恋了。中国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专注于为14亿多人提供更加现代化的生活,这是中国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美国对华限制不断加码,但那些看似唬人的制裁大部分最终都失去作用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国内一些人为H20是否应向中国出售争论不休的同时,新兴技术的全球合作正在火热展开。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就是一个例子。在参展的650多家跨国企业中,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参展面积增长10%。像链博会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会,参展方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前就预订展位,尤其对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来说,是否参展更是涉及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也就是说,参展本身就是各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投资。

建议那些“关心”中美科技进展的美国政客和媒体人士,来中国感受一下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生态的澎湃动能,到链博会现场去体会一下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火热。当一些人还陷在零和博弈的认知困境时,外部互联互通的世界早就进入到Next Level了。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