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广州番禺发布给全体市民的倡议书

广州日报2025-07-20 21:11

7月20日,佛山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佛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为有效防控各类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广州市番禺区发布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详情如下: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随着近期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进入流行季,传播风险较大,防控形势严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都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是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两种疾病均以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为主要症状。防控关键是防蚊灭蚊,防蚊灭蚊关键是清理积水。为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清积水清垃圾清杂物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贮水容器。不要把各种缸罐、轮胎、花盆(花盆托盘)、水桶、瓶子、锅盖、竹筒等可贮水容器露天存放,以免积水滋生蚊虫。

2、近期要对房前屋后、室内室外进行卫生大扫除,全面清理杂物及各类垃圾。

3、水生植物3-5天换水一次,并要清洗植物根须和瓶底、花盆托盘。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改为用泥、沙种养。

二、定期灭蚊

使用家用杀蚊剂灭成蚊,“花斑蚊”(白纹伊)喜欢在白天出没。活动高峰主要有两个时段:即上午8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选准这两个时机灭蚊,灭蚊能起到最佳效果。

三、避免蚊虫叮咬

房间应装置防蚊网,睡觉或者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外出活动时,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垃圾站等地方逗留,预防被蚊子叮咬。

四、外出旅行注意防范

1、出发旅行前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尽量避免到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旅游。准备足够的驱蚊剂和防蚊用品,如长袖衣物、长裤和帽子。

2、归来后如果出现了疑似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应该立即就医,主动、及时告诉医生近期的旅行史,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五、及时就医

无论有无外出旅居史,一旦发现有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请您和家人积极行动起来,积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防蚊灭蚊,防控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共同创造一个健康舒心的环境!

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番禺区健康教育中心

7月1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指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可防可控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还常伴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如何救治?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日常防护三句话:

1.翻盆倒罐清积水。室内水生植物3-5天换水一次,储水容器要加盖,没有蚊虫孳生地就可以大大减少蚊虫的叮咬。

2.积极动手灭蚊虫。蚊香、电蚊拍、防蚊喷雾要备好,卫生死角要处理,没有蚊虫的叮咬就没有此类病毒的传播。

3.个人防护要做好。出门穿浅色长衣长裤,户外树荫草丛少逗留,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南方+

热门评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