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买的是二手奢侈品包,而收到的却是一只Labubu潮牌玩偶;对方信誓旦旦保证的正品,却经鉴定确认为假货……7月4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对这样一起“狸猫换太子”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合同诈骗案提起公诉。7月25日,静安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
检察官和助理在研判案情。
黄某与王女士本是经营线下二手奢侈品店的同行,因经营问题,2024年底,黄某选择闭店,做起了微商。今年1月28日,黄某在微信上找到王女士,称手上有奢侈品包可转卖。在谈妥价格后,王女士向黄某转账13万余元,然而收到的快递却令她傻了眼,包裹里装的并不是二手奢侈品包,而是一只Labubu潮牌玩偶。
联系黄某后,黄某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发错了快递”,并在当天发给王女士一张退款的网上银行电子回单截图。但这张伪造的图片被王女士一眼识破:“上面的阿拉伯数字金额和大写金额不一样,我个人账户也没有收到这笔转账,明显是假的。”王女士报了警。
这不是黄某第一次骗王女士。就在这次收到Labubu的前几天,她还收到黄某寄来的一只“名牌包”,结果该包经寄送鉴定确认为假。王女士当即把这个包给黄某寄回,截至案发,黄某仍有3万余元货款没有退还。
被骗的也不止王女士一人。2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接到彭先生报警,称他和另外两个买家也遭遇了黄某虚假转账的骗局。2月11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为精准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办案检察官在细致审阅在案证据后,围绕案件事实定性与取证方向,向公安机关提出多条补充侦查意见,包括进一步查清黄某实施犯罪行为时的资金状况、核实涉案二手奢侈品包的真伪、追踪黄某收取涉案钱款的实际去向等关键事项。
最终查明,黄某利用网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信息差,以假乱真、无货销售、伪造凭证,对多位买家连续实施欺诈,骗取被害人共计54万余元。案发时黄某在外欠款达数百万元,其通过“卖包”骗取的货款已被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同时,相关品牌方出具证明,确认案件所涉二手奢侈品包均非正品。
综合全案证据,检察官认为现有证据可以证实黄某既无合同履约能力,也未实施履约行为,相关钱款用于非合同用途,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达成口头合同并交付费用的方式,构成合同诈骗罪。7月4日,静安区检察院以黄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主动退赃退赔,挽回被害人损失。据了解,目前黄某已在家属帮助下以现金加实物抵现的方式将货款全额退赔,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该案中,黄某的欺诈行为不仅严重侵害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更扰乱了网络交易秩序。在线上交易时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自身财产权益?检察官提醒,交易高价值商品时务必审慎核实对方信誉,坚持权威机构实物鉴定,并全程保留证据,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来源:检察日报·明镜周刊
作者:姚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