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智利总统博里奇
1747201521387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高中生为81%,大学生总体近视率更是超过90%。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全国人民做好近视防控,包括《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等文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要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人眼通过感知光线产生视觉,光线太强或太暗都对眼健康的影响极大,激光笔伤眼及长期关灯玩手机导致患急性青光眼的新闻时有发生,人们“眼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顺应市场需求,市面上大量“护眼”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一些护眼概念应运而生——激光电视等反射光成像的产品更护眼,果真如此吗?事实并非你想的如此!
反射光“护眼”没依据
激光电视、投影仪等反射光成像的产品是否真“护眼”?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任胡平会表示,眼睛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基本类似,眼睛的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这些屈光介质以后,会形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表面,视网膜表面存在感光细胞,会把这些信号通过视觉传导通路传到视觉中枢,反馈到视网膜表面以后,就会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样人的眼睛就能看到东西。”胡平会副主任医师说,“其实,无论直射光,还是反射光,其实都是光的传播形式,反射光比直射光更护眼是不准确的,护眼与否与光的强度和远近相关。对于青少年来说,观看屏幕时应选择合适的亮度和距离。
此前,《生命时报》曾刊发了一篇名为《多位眼科专家论证:激光电视不护眼》的文章,通过援引多为眼科专家的论证,阐述“激光电视不护眼”。报道通过从成像原理、受众人群、观看距离等方面入手,对“激光电视不护眼”进行阐述。激光电视所谓的“柔和成像”往往是亮度、对比度、清晰度、颜色饱和度相对液晶电视低一些,其青睐昏暗环境的“天性”,更易导致视疲劳。另外,老人如果在昏暗环境下看激光电视,更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胡平会建议,人们每天都应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对近视预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人们用眼时间超过一节课时(45分钟),应该暂停手头上的工作,眺望远方来缓解眼部疲劳;工作学习时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家中的书桌椅应该调整好高度,读书写字的时候保证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胸距书桌一拳远。
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长是指光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光的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大。在可见光光谱中,由于红光的波长大,紫光的波长小,所以红光的光子能量小,紫光的光子的能量大。在可见光之外,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能量极强,也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应避免直接接触人眼。
在自然界中,我们要重点防止紫外线和蓝光对眼睛的伤害:紫外线能量过强,容易灼伤皮肤,也可能导致眼睛过敏。紫外线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按照波长划分为A射线、B射线和C射线。其中,A射线和B射线对于我们的眼睛伤害很大,15%左右的A射线会到达视网膜,进而伤害视网膜;70%的B射线会被晶状体吸收,30%的B射线则会被角膜吸收,所以会伤害晶状体和角膜。
紫外线一年四季都存在,除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日常生活中人工来源的紫外线有如电焊、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大功率灯泡、人工太阳灯等;生活中,激光电视发射口、浴霸、LED灯、电脑、手机等光源中有些是会释放出大量的、对眼睛有伤害的蓝光。眼睛的特殊就在于屈光组织是透明的,光线可以穿透这些组织达到视网膜,视网膜上有一个黄斑区,大功率激光对黄斑区造成的损害容易诱发疲劳、干涩等不适感,甚至是不可逆的视力下降。所以要特别提醒有小孩的家长,让孩子远离激光电视、投影仪的发射口,无论是白天或是夜晚,直视激光口都会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
“直射光”与“反射光”如何取舍
目前,市场上电视主要分为直射光与反射光两种技术产品,直射光产品的代表是液晶(LCD)、OLED,反射光产品的代表是激光电视、智能投影仪。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首先要了解两种技术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液晶电视的显示核心是液晶。液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为液态晶体。它是某些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呈现的中间状态。常见的液晶屏幕,采用的是扭曲向列型结构,用于固定的基板上覆盖有电极,液晶被添加在两层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之间,显出黑色的图像。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能发出白光的光源和导光板,红绿蓝三原色滤光片,附着在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就能组合出我们想要看到的颜色。液晶屏幕是当前的主流显示技术,技术趋于成熟,它的优点是:色彩丰富,画面层次分明,颜色绚丽真实;分辨率大,清晰度更高;峰值亮度高。
激光电视由激光电视主机和屏体两个部分组成,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般统称为激光电视。和投影机产品不同的是,激光电视是以激光为光源,并不再需要以灯泡为光源。激光电视是使用极高功率的激光光源,利用超短焦投影技术,将蓝色激光经过色轮打到数字微镜之上从而成像,不同于液晶电视由屏体直接成像,激光电视属于反射光成像。优点是:画面尺寸可以更大,可以随幕布大小调整尺寸,达到120吋甚至更大。但屏幕亮度容易受到环境光影响,只能在暗环境下观看,在较亮的环境下,画面容易受到外界光线干扰“发灰发白”。虽然有些品牌采用高端的“抗光幕”材料,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光的干扰,但这也导致了可视角度小的问题发生,观看位置受到限制。
其实,消费者选择更护眼的显示设备,只需把握好屏幕亮度按照实际使用场景购买即可。激光电视一般都是80吋起步,比较适合独立的家庭影院的暗部环境下使用,如同电影院环境那样。由于激光电视成像效果对环境光比较敏感,大部分使用场景为暗光环境,这会增加视觉疲劳,更易引起眼部不适甚至诱发青光眼等,建议在观看时开一盏灯,这样会牺牲掉一部分画质;在100吋甚至更大尺寸上,液晶电视的性价比虽不及激光电视,但却有超高的画质表现和抗环境光干扰,适合对屏幕尺寸要求不高,但对显示效果有高要求的消费者。
正确认识蓝光,科学护眼
专家表示,无论选择哪种技术产品,消费者都要秉持理性态度,形成科学的护眼观,同时也不要轻信诸如反射光比直射光更“护眼”等类似的误导,也不必谈蓝光而色变,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发出的蓝光比较弱,且蓝光也有好蓝光与坏蓝光,不能一概而论(比如400-440nm的蓝光是有害蓝光,450-500nm的蓝光是好蓝光)。坏蓝光也得是到一定的量对眼睛有伤害,这个量是指时长的累计,和短时间内强度的累计。眼睛不适主要是由于观看时间太长,屏幕光线太强或太暗导致的。因此防蓝光需要看人群,对于程序员、白领这种长时间看屏幕的人而言,过滤一些蓝光对他们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对于一般小孩子、普通人来说,我们建议不要完全过滤。过度过滤蓝光还可能会引起颜色感知的紊乱,甚至影响睡眠。
总之,我们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读物与眼睛保持30-45cm,光线充足明亮适中,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定期检查视力,保护用眼健康,同时也要擦亮双眼对一些没有依据的护眼误导说不。(高达)